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厨房使用能源(燃料)的方式日趋多样化.我市某小区的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厨房使用能源(燃料)的方式日趋多样化.我市某小区的居民中有使用电、煤饼和管道煤气等的家庭,其中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丙烷、丁烷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煤的主要元素成分是碳.有关电、管道煤气、煤的热值和价格如下表所示(为方便计算,个别数据作了适当处理):
能  源热   值能 源 价 格
3.6×106J/0.50元/
2.52×107 J/kg0.40元/kg
煤  气4.68×107 J/kg2.60元/m3
(1)请写出丙烷或丁烷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CO2+4H2O或2C4H10+13O2manfen5.com 满分网8CO2+10H2O
(1)依据丙烷、丁烷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解决此题. (2)根据每种能源的热值、价格和利用率进行计算,从经济上看,哪一种更合算应该比较花同样的钱产生热量的多少. 【解析】 (1)丙烷和丁烷燃烧时都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点燃. 故答案为:C3H8+5O23CO2+4H2O或2C4H10+13O28CO2+10H2O (2)假设同样多的钱,电器设备产生的热量为3.6×106J/(kW•h)×70%÷0.5元=5.04×106J/元;煤饼炉产生的热量为2.52×107 J/kg×20%÷0.40元=1.26×107J/元;管道煤气产生的热量为4.68×107 J/kg×40%÷2.60元=7.2×106J;通过比较,煤最经济. 故答案为:用煤最经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具有可燃性.甲、乙两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们分别先将乙醇在氧气中点燃,再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新鲜鸭血遇O2呈深红色,遇CO2呈暗红色,遇CO呈鲜红色).甲、乙两小组的实验顺序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甲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乙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2)分析甲、乙两个小组确定的产物为什么不同?   
(3)把A、B两个装置顺序对调,行吗?为什么?   
(4)请你谈谈合理使用燃料的一种方法:    查看答案
据报道,将氢气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已在我国研制成功,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也已在北京市、河南省使用.
(1)汽车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有(写化学式)______
(2)治理汽车尾气,可在汽车排气管内加装三效转换器,促使一氧化碳在排气管内与空气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CO2 查看答案
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基本扑灭,但仍有消防队员用消防水龙头对油罐继续喷水至冷却.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油罐泄漏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   
(2)假设汽油用X表示,燃烧时只发生如下反应:X+11O2manfen5.com 满分网7CO2+8H2O
推断汽油X的化学式   
(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查看答案
煤是“工业粮食”,煤燃烧时不仅产生我们所需的能量,同时还会生成大量的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将煤转化为高热值的清洁燃料,有如下几种措施.
(1)将煤干馏所得的焦炭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利用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液体燃料甲醇(CH3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利用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也可以制得气体燃料甲烷(CH4),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少量水洒在通红的煤火上,火不但没熄灭,反而“呼”地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请解释这一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