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发生大火,本次火灾得以在短时间内急速蔓...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发生大火,本次火灾得以在短时间内急速蔓延烧透整栋建筑物,元凶极有可能是施工队所使用的保温材料聚氨酯(PU)材料.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由四个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则回答下列问题: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    (填“有机”或“无机”)材料.并根据这次火灾,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   
(2)溅落的电火花在引发这场特大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聚氨酯材料的保温性能好,但阻燃性能差,易燃加速火势蔓延,且快速释放出有毒气体.燃烧速度快导致火势加速蔓延,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4)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为   
则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1)聚氨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这种材料有可燃性. (2)烟花起到了点燃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物质燃烧时的温度. (3)一氧化碳是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4)通过燃烧的条件结合材料二中的叙述解决. 【解析】 (1)聚氨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这种材料有可燃性,故答案为:有机;可燃性. (2)烟花起到了点燃聚氨酯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其燃烧时的温度,故选B (3)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故为CO (4)灭火是阻断燃烧的条件,由叙述可知380℃以上是氢氧化镁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释放出大量水分,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的进行,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应为分解反应;故答案为:①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②释放出大量水分③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Mg(OH)2 MgO+H2O↑分解反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manfen5.com 满分网COmanfen5.com 满分网CO2manfen5.com 满分网Na2CO3溶液
B.Cumanfen5.com 满分网Cu(NO32溶液manfen5.com 满分网Cu(OH)2
C.CaOmanfen5.com 满分网Ca(OH)2溶液manfen5.com 满分网NaOH溶液
D.Femanfen5.com 满分网Fe2O3manfen5.com 满分网Fe2(SO)4溶液
查看答案
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将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查看答案
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YZ
A溶质溶剂溶液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C氧化物酸碱盐化合物
D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

manfen5.com 满分网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查看答案
为探究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小明设计了一组实验:
①锌片浸入稀硫酸中  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   ③锌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小红分析后认为以上实验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她又补充了一个实验,以下正确的是( )
A.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B.铜片浸入硫酸铁溶液中
C.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D.铁片浸入硫酸锌溶液中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b
B.t2℃时,a、b两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b
C.t3℃时,b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升温的方法,使其达到饱和
D.t2℃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升温的方法,使其达到饱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