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食盐溶解 C.煤气...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食盐溶解
C.煤气燃烧
D.米饭煮焦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析】 A、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盐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米饭煮焦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
(1)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 manfen5.com 满分网2CuSO4+______
(2)某同学想利用此反应,将80g含铜80%的废料转化为10%的硫酸铜溶液,计算需要加入10%的稀硫酸和水的质量(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查看答案
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硫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小明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由实验Ⅰ、实验Ⅱ,小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3)小华同学认为:由小明设计的实验Ⅰ、实验Ⅱ,不能得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请你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
    查看答案
为了测定实验室某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manfen5.com 满分网
方案甲:称得生锈铁片的质量为m1g,按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得室温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1L,查得其密度为ρg/L.
方案乙:称得生锈铁片的质量为m2g,先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生锈铁片完全变成光亮的银白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室温.取出铁片,按图Ⅰ所示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得室温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2L,查得其密度为ρg/L.
(1)【评价交流】有同学分析甲方案即使读数准确也不可行,你认为其缺陷是:   
(2)【设计实验】方案乙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请帮助完成.
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①装置Ⅱ
通入CO,加热.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室温生锈铁片变成光亮的银白色反应结束后,还要继续通CO至室温的目的是   
②装置Ⅰ将光亮铁片放入稀盐酸中,完全反应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放出
化学方程式:   
(3)【提出问题】图 II所示装置是否有可改进之处?请简要叙述具体改进意见:   
(4)【结论】生锈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
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2030506080
溶解度/gK2CO3110114121126139
KNO331.645.885.5110169
manfen5.com 满分网
(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3)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
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查看答案
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manfen5.com 满分网
(1)锶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