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玻璃破碎 C.饭菜变馊...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玻璃破碎
C.饭菜变馊
D.煤气燃烧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析】 A、牛奶变酸说明有新的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饭菜变馊不能再吃,说明已经变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简答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简   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Fe3O4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名称的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名称一个硫原子+3价的铝元素5个水分子2个氧分子
化学符号
查看答案
某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manfen5.com 满分网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u+2H2SO4+O2≜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manfen5.com 满分网
(1)甲方案的①、③两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 ③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    (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   
丁又提出了疑问:“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粉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
请提出你的想法: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   
(5)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6.8%,问每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    g,需水    mL(水的密度为1.0g/mL),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    查看答案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manfen5.com 满分网
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所选装置操  作  方  法实  验  现  象
A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B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
C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______
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______
E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______

查看答案
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manfen5.com 满分网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室制取CO2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稀HCl换成浓HCl,理由是:______
(5)若取11g石灰石和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假设无损失),则此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C-12  O-16  Ca-40)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