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NaCl+NH3+CO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过程呢?
[实验验证]如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NH3
manfen5.com 满分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2)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D的作用是除去______气体.
(3)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填写序号)
①使CO2更易被吸收②NH3比CO2更易制取③CO2的密度比NH3
(4)用______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以制取NaHCO3
(1)注入一定量的水后,试管内气体被压缩管内压强增大,使得出现液面差;液面差保持不变时,说明装置不漏气; (2)为使气体通过溶液,气体从a通入溶液,混在气体中的HCl与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反应而被吸收;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形成不稳定的碳酸,致使水吸收二氧化碳量较少;而把二氧化碳通入溶有氨气而呈碱性的水中,会使生成的碳酸与氨水发生反应,而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 (4)把固体与液体所形成混合物中固体分离出来的方法为过滤. 【解析】 (1)随水的注入管内加压增大,漏斗内液体不能再流入试管,使长颈漏斗与管内液面出现液面差,并且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水)面差保持不再变化或漏斗中的液(水)面不再下降; (2)气体从a管通入时才能使气体通过溶液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装置D内盛放的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混在气体中的HCl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混在气体中的HCl; 故答案为:a;氯化氢(或HCl); (3)先通入氨气,氨气与水形成呈碱性的氨水可与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发生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 故答案为:①; (4)通过过滤,可把混在溶液中的碳酸氢钠晶体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过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苏丹一号(SudanⅠ)归为第三类可致癌物.苏丹一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8,其化学式可表示为CxH12N2O,它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其中x=   
低温
(2)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实验室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含NO2的尾气.已知低温下NO2与H2O反应生成两种酸:2NO2+H2O═HNO3+HNO2.则低温下NO2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查看答案
在原子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 上;不带电的微粒是______;带有负电荷的微粒是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1)一种气体单质______
(2)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
(3)一种挥发性酸______
(4)一种钠盐______
查看答案
取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分别加入同一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溶质均为NaCl.若与氢氧化钠反应用去盐酸a g,与碳酸钠反应用去盐酸b g,则a与b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a>b
查看答案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3℃时,将A、B分别溶于100g水中,各自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试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t3℃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降至t2℃时,A物质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降至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降至t1℃时,两种溶液的质量均不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