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枝小蜡烛,将其中一枝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分析实验:请帮助小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没蘸水的小棉花团燃烧,蘸水的小棉花团没燃烧

 

(3)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得出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2)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的温度需要达到它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了解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再通过(1)(2)(3)组实验的对比,由发生燃烧和不燃烧的现象分析,不难推断燃烧的条件。 (1)小木条是可燃物,在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后,就可燃烧;而小石子不是可燃物,就是燃烧的其他条件都具备了,它也不能燃烧.故结论为:可燃物才能燃烧。 (2)棉花团是可燃物,没蘸水的棉花团容易达到着火点,而蘸水的棉花团不易达到着火点(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所以只有没蘸水的棉花团燃烧。结论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燃烧。 (3)玻璃杯内外燃着的蜡烛对比,是想说明玻璃杯内蜡烛熄灭是因为杯内的氧气耗尽,故设题意图是: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结论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即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三者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一条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枝燃烧的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的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如果预先把金属丝圈加热,再罩到蜡烛火焰上,蜡烛就可以照常燃烧。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查看答案

2003年10月21日,南京炼油厂一油库汽油罐泄漏,遇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时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抢救,火于20小时后基本扑灭,可十几个消防龙头仍对油罐喷水6小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油罐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2)灭火后为什么还要对油罐喷水?

 

查看答案

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火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B.降低石油着火点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用沙子扑灭

 

查看答案

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D.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查看答案

夜间觉察到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打开排气扇,换新鲜的空气

B.用打火机照明,找原因,赶快排除产生气体的故障

C.拉开电灯开关,照着打电话,报110

D.杜绝一切火种,不能打开任何电源开关,及时打开门窗,通风并疏散室内人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