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11分)请你根据下图提供的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图中...

(11分)请你根据下图提供的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指出图中标有a和b的仪器名称:a           、 b           

(2)根据图A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该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写名称)。

(3)图B实验观察到发出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C实验装置充满氧气集气瓶预先装少量水,其作用是                          

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化学反应          (填“能”或“不能”)进行,其原因是      

 

 (1) a   试管    、b 集气瓶    (2)   氧气    (写名称)  (3)发出 耀眼的白光   化学方程式为       2Mg + O22MgO 该反应属于   化合   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作用是     防止铁丝燃烧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反应  不能  (填“能”或“不能”)进行,其原因是  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 【解析】 试题解析:该题需要认真观察图示,由图上信息:图A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图B是镁带燃烧;图C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试管、集气瓶是初中化学常见仪器,a为试管、b为集气瓶; (2)图A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故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3)图B是镁带燃烧实验.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的氧化镁,反应方程式2Mg + O22MgO,反应特点为“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4)图C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的热,为了防止铁丝燃烧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事先在瓶内放少量的水或细沙;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为空气中氧气只占体积的21%,氧分子数目少,与细铁丝碰撞的机会少. 考点:实验室常见仪器名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福州某段内河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右图所示的自制净水器中的           物质,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2)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通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可用           来区分该内河的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3)你认为下列行为会造成内河水质下降的是        (填标号)。

A.在河边种植花草树木  

B.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内河 

C.将垃圾倒入内河中

(4)“中水”是指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

根据你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写出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常采用的两种方法                   。利用“中水”的实际意义是                                   

(5)X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 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则X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

(5分)下图是水在通电时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出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8分)图1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图2是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1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图2横线上的数字是           。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3个钠原子           ; 氯离子          。

(3)图1所示的两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元素。

(4)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核电荷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5)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表中m为1g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查看答案

实验室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气体的密度           B. 气体的溶解性  

C. 气体能否跟空气反应    D. 气体的质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