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9分)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

(9分)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9分)(1) 实验一 反应慢 2H2O2=2H2O + O2↑ 实验二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2)对比(或对照等); (3)第一方面: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没变)(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6ec8aac122bd4f6e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6ec8aac122bd4f6e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

(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1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E

 

 

图2

                                       

6ec8aac122bd4f6e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你想制取的气体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查看答案

(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6ec8aac122bd4f6e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查看答案

(4分)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

 

6ec8aac122bd4f6e

 

试填空。

(1)该发生装置可以制备初中化学常见的    ▲    气体(填写化学式)。

(2)图示装置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   

(3)利用该装置测得反应生成气体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

(6分)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和试剂的用量常常影响实验的结果。

(1)按操作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           ,后            

A.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均匀预热

②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          ,后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

(2)小菌认为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说明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

①她设计下图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试剂名称,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

 

6ec8aac122bd4f6e

 

②如果把CuSO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