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我国水资源________多少的问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我国水资源________多少的问题。那么,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___(空间/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调水起点是_______水库,该工程直接受益的省区有河南省、________省、天津市、______市。沿线可以接受灌溉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等。

(3)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请从生活、农业和工业等方面分别列举出一种节水措施。生活:________,农业:________,工业:________

 

)南北 时间 丹江口 河北 北京 小麦 洗菜水冲厕所 改大水漫灌为喷灌 冷却水循环使用 【解析】 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基本上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如此宏伟的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罕见的。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南丰北缺的特点,缺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往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时间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 (2)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是从位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地区,沿途服务于河南省省会郑州、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最终输往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区,主要为华北地区提供水源,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故沿线可以接受灌溉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措施有: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在生产中节约水资源的措施有:农业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用水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展示的是我国的________工业区。

(2)图中①②③数字分别代表该工业区的三个工业中心,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3)该工业区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

(4)图中显示该工业区发展工业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是___运输和________运输。

(5)图中④是纵贯我国南北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问题。

(1)A、F两地的农作物熟制不同,形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海陆差异/热量差异),B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F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A、D、E三地发展农业,A地适合发展________业,D地适合发展________业,E地适合发展________农业,形成这三地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气候要素是________

(3)E地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C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生物资源种类丰富,主要是受到________的影响。

(5)山东济南某公司到东北某省采购制糖原科,采购的原料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位于________洲的东部、________洋的西岸。

(2)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属于内海是________海,最南面的是________海。

(3)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____平方千米,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

(4)我国的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科技是国之重器,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如航天技术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下列不属于高新技术行业的是(  )

A.航天技术 B.纳米技术 C.生物基因工程 D.玩具制造

 

查看答案

上周末,家住孟津的王潇在家收到从昆明网购来的一箱新鲜荔枝,送达这箱荔枝的最佳联运方式是(   )

A.铁路、公路运输 B.内河、公路运输

C.航空、公路运输 D.航空、铁路运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