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西北地区降水分布图,完成题 1.判断西北地区由西向东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是 ①荒...

读西北地区降水分布图,完成题

1.判断西北地区由西向东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是

①荒漠草原    ②荒漠    ③半荒漠    ④草原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2.这种景观的变化,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气温因素

 

1.C 2.A 【解析】 1.由图中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西北地区自西向东降水量越来越多,自然景观变化的规律是荒漠、半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故选C。 2.由上题可知,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变化的规律是荒漠、半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这是由于西北地区自西向东离海越来越近,降水量越来越多导致的,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北纬40°的草原地区,被奶业公司誉为黄金奶源基地,其中最著名的三大黄金奶源基地分别是①呼伦贝尔、②锡林郭勒、③新疆伊犁。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三大黄金奶源基地都位于什么气候区内:

A.热带草原 B.温带季风 C.温带大陆性 D.高原、高山

2.对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处都位于海拔较高的内蒙古高原 B.③处位于天山山麓

C.②处有三河牛、伊犁马、细毛羊等著名的畜种. D.②③处都属于高山草原

3.若该区的牲畜数量持续增加,有可能导致以下环境问题

A.水土流失 B.酸雨严重 C.土地荒漠化 D.人口减少

 

查看答案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已从最多时的800多条,减少到约660条,照此预测,以后可能消失,因此加强坎儿井的保护已刻不容缓。阅读上述材料和图,回答9--11题

1.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

A.雨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河流水

2.坎儿井是新疆最古老的地下取水方式之一,之所以在地下取水是为了

A.利于灌溉 B.避免蒸发 C.利用地势自流 D.节约成本

3.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A.夏季降水多,蒸发量小 B.黑土土壤肥沃

C.夏季气温高 D.昼夜温差大

 

查看答案

台湾岛物产丰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甜菜、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B.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

C.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D.森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因为这里地形复杂,降水多,适宜发展林业

 

查看答案

读四大区域图及面积、人口比重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B.黄土高原上的黄土物质是水挟带来的说法得到广泛支持

C.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景观之一

D.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2.下面关于自然景观的叙述,属于①区域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C.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里的“淮”是指

A.界线一 B.界线二 C.界线三 D.不确定

4.制约③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 B.地形 C.光照 D.水源

5.图中③④区域的分界线是

A.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 B.秦岭一淮河

C.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雪峰山 D.天山一阴山

6.具有“地广人稀”的地理区域和其代号一致的是

A.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 B.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

C.①南方地区、④西北地区 D.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

7.长江发源于

A.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查看答案

读欧洲西部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了国事 访问。此次欧洲之行作为今年首次出访,同欧洲共谱全面合作新篇。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A是________(海洋);C是________(山脉);E是________(国家);F是________(国家)

(2)欧洲西部是世界________(发展中/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3)该地区处于中纬度大陆西岸,________气候广布,该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适合多汁牧草的生 长;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所以该地区________业发达。

(4)在欧洲西部,人们称________为“绿色金子”。

(5)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假如你要去法国、意大利旅游,你可以看 到很多著名的景观,如:法国—________、意大利 —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