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区最突出的地表特征是 ,当地...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区最突出的地表特征是     ,当地的传统民居是     。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为治理此问题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     

(2)②处为     山脉,此山以西是     省,以东是     (地形区),这里是我国重要的     农业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3)从气候因素分析,③地区产生春旱的原因是     ,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4)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7年4月1日国家设立雄安新区。该新区靠近我国的     工业区,它的建立可以集中疏解     (城市)的部分城市功能。冬季,京津冀地区常出现严重的     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治理此问题?     

A.植树种草  B.减少污水排放  C.优化道路设计  D.禁止汽车鸣笛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窑洞;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 (2)太行;山西;华北平原;旱作;小麦; (3)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南水北调; (4)京津唐;北京;雾霾;A 【解析】 仔细阅读图中的所给的地图,先判断出数字所代表的地形区,然后根据每个地形区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1)图中①地区是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及旱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黄土高原的治理中,采用的生物措施主要是在缓坡上修建梯田,陡坡退耕还林,坡脚建挡土坝; (2)②太行山以西的地形区为黄土高原,省份是山西省,以东的地形区为华北平原,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军是黄河,该地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等; (3)③华北平原春季锋面雨带还没有到达,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 (4)2017年4月1日国家设立雄安新区,该新区靠近我国的京津唐工业区,它的建立可以集中疏解北京的部分城市功能。冬季,京津冀地区常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增加城市绿地;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班能降低或缓解雾霾天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叔叔是邯郸某公司的业务员,他经常到全国各地采购物资。下面是他在我国不同地理区域时写的日记:

2017.3.15晴6℃

田里的麦苗正在返青,这里的人们和我一样喜欢吃面食,农村很多房屋的屋顶坡度不大

2017.5.28晴21℃

    乘车西行,我终于见到了梦寐的大草原,目睹了草原上最具特色的蒙古包

2017.6.19晴11℃

    我乘坐的列车在世界最高的高原上奔驰,想到很快就要品尝到青稞酒、酥油茶,心情无比激动……

2017.7.17阴26℃

    南下的旅途中,我看到这里的农田与我的家乡大不相同,农民在水田里插秧…

(1)在下表中写出罗叔叔在不同时间所处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及图中相应的字母代码。

(2)A、C两区冬季均有大面积冰雪,其成因不同。C区的雪域高原是因为     因素,使得气温低;A区的林海雪原则是因为     因素导致。

(3)B、D两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可实现优势互补,D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盆地,在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通过     工程,运送到B区域,缓解了当地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4)A、B两区的农业耕地类型有明显差异,A区多为     ,B区多为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 边发展边治理

C. 先发展后治理

D.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查看答案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位于(  )

A. 西藏自治区    B. 青海省    C. 云南省    D. 四川省

 

查看答案

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国家于2000年8月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中的“三江”不包括下列哪条河流?(  )

A. 珠江    B. 长江    C. 黄河    D. 澜沧江

 

查看答案

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居民总挂着“红脸蛋”?(  )

A. 与氧气少有关    B. 与气候寒冷有关

C. 与日照时间短有关    D. 与太阳紫外线强有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