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并结合材料回答.
材料一 长江养育了沿江近4亿中华儿女,实现南水北调后更是惠及8亿人口。然而长江流域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高达250多亿吨,沿江500多座城市的饮用水供给受到威胁(2003年统计)。
长江面临6大危机①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②枯水期不断提前;③水质严重恶化,危及城市饮用水;④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面临灭绝;⑤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⑥湿地面积日益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益丧失
材料二 国家十分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8年4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宜昌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
(1)长江是世界第____________长河,发源于A____________高原唐古拉山,在B____________ (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流经的地形区M是____________。
(2)图中湖泊N是我国最大淡水湖____________湖,长江上、中游的划分地点是C____________ (城市),图中字母________代表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湖口。
(3)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干流建成有世界最大水利工程F________工程,该工程的首要功能是____________。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我们兴建了“超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之一是位于长江最大支流G____________上的丹江口水库。
(4)长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习主席在宜昌考察期间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你有哪些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议?(列举不少于两项)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题文)读“台湾省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__洋 B____________海 C____________海峡 D____________海省 E____________ (城市)
(2)台湾省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山峰H是____________山。
(3)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由图可见,台湾省南部为____________气候。
(4)台湾省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口最多的民族是____________族。
(5)2018年5月12日12:17,我国台湾省花莲县附近再次发生地震。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__洲;B____________洲;C____________洲;D____________洋。
(2)图中E为____________运河,它是C大洲和____________洲的分界线。
(3)各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__洲,最寒冷的是____________洲;各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____________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__洋。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_________线之间移动,这两条纬线之间在地球上的五带中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带。
(5)图中NOS弧线的经度是____________。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_(山脊、山谷),河流D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_。
(2)某户外活动小队欲选择BA、CA两条线路中较陡峭的线路登山,他们应该选____________线路。AC两点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__千米。
(3)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到本地区开展实践活动,发现大量野生杜鹃花,而且年代久远。A地海拔____________米,一般说来A地杜鹃花开的时间比B地____________ (早、晚),请简要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4)本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逐月分布情况最可能是甲、乙两图中的____________图;据此推断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5)本地区M地(圆圈所在范围)相对贫穷,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假如你作为地理实践小组成员,请给当地村民设计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____________。
我们作为宜昌人,应热爱家乡、了解家乡、今后服务建设家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宜昌的表述准确的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 B.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 主要少数民族是土家族 D. 与宜昌联系最紧密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2.宣昌茶叶远销省内外,现有500千克茶叶从宜昌运往武汉,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A. 铁路 B. 公路 C. 河运 D. 航空
车牌号为“鲁A ****”的车辆属于
A. 河北省 B. 贵州省 C. 甘肃省 D.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