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它是唯一有人类生存活动的“极...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它是唯一有人类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  )

A. 干旱    B. 湿热    C. 高寒    D. 炎热

2.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  )

A.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

A. 纬度较低,交通很便利    B. 地形平坦,交通较便利

C. 地势较低,水热较充足    D. 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

4.青藏高原分布有高原湿地一﹣﹣三江源地区,关于三江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C 2.A 3.C 4.B 【解析】 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被誉为世界的“第三极”,干旱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A错;湿热是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高寒是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BD错,C对。故选C。 2.由题目中的选项可知,题目中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描述的是青藏地区,A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描述的是东北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描述的是黄土高原,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是中南半岛,BCD错。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最寒冷的地区

B. 甲省区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

C. 牦牛和细毛羊是甲、乙两省区的优良畜种

D. 甲、乙省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农作物单产量低

2.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为黄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B. ②为岷江,是长江的支流

C. 我国最大的湖泊位于甲省

D.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丙省区

 

查看答案

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从拉萨出发,途经纳木错、双湖、可可西里湖等地,最后抵达格尔木。阅读材料,并结合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可可西里进行科考,队员们可能面临的挑战有

A. 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

B. 大气能见度低,阴雨天较多

C. 高寒缺氧,呼吸困难

D. 雨林广布,交通困难

2.从拉萨到格尔木的科考过程中,可以看到的景象有

A. 雪山连绵

B. 成群的斑马在奔跑

C. 坎儿井灌溉系统

D. 窑洞等特色民居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单产高

B. 因图中铁路的开通,铁路运输成了当地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C. 甲省区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D. 乙省区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查看答案

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侍单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②准备遮阳伞、墨镜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提示与其成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①——气温日较差大②——空气稀薄,光照强  ③——海拔高,气压较大④——早晚经常下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西藏旅行途中,旅行团成员可看到该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

A. 广阔的冲积平原上

B. 温度相对较高的河谷地带

C. 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 山间丘陵梯田上

3.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     )

A.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 二氧化碳浓度高

C. 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 地势高,降水丰富

 

查看答案

南美的地形东部为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