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西伯里亚──热带干旱草原 B. 沙特阿拉伯──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西伯里亚──热带干旱草原    B. 沙特阿拉伯──气候严寒

C. 也门──气候湿热,多河湖    D. 日本多地震

 

D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各地理事物的位置及特点解答. 【解析】 A、东西伯里亚位于中高纬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故A不正确; B、沙特阿拉伯被北回归线穿过,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故B不正确; C、也门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故C不正确; D、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故D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查看答案

亚洲地势特点是(    )

A. 西高东低    B. 东高西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四周高,中部低

 

查看答案

读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美国本土位于五带中的            带。

(2)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州之间隔着__________(国家)。

(3)根据密西西比河的流向,判断美国中部地区的地势特点                

(4)美国工业发达,图中所提供的地理信息中,美国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5)“硅谷”是美国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该工业中心位于图中的           (城市)附近。

(6)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但是也需要进口大量的咖啡、可可、香蕉和天然橡胶等农产品。请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进口这些农产品的原因。

 

查看答案

根据图文信息比较日本和新西兰。

材料1: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地震。

材料2: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地震及海啸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多台反应堆机组出现故障。

(1)以上两图图幅大小相等,面积更大的国家是       ,由此推算出     地图的比例尺更大。

(2)下列有关日本和新西兰的地理位置描述错误的是(    )

A.领土大部分位于温带地区       

B.日本位于北半球,新西兰位于南半球

C.大部分领土位于中纬度           

D.同处东半球

(3)新西兰与日本都是多地震的国家,它们都位于        火山地震带。日本位于甲           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新西兰位于乙           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4)日本发生强震时,下列国家的居民不能在白天第一时间收看电视新闻报道的是(    )

A.新加坡        B.中国         C.新西兰        D.美国

(5)日本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故,根据图中风向,你认为,此时核泄露最有可能先影响到下列哪个地区(    )                                        

A.日本海         B.日本西南部  

C.中国          D.日本以东太平洋洋面上

 

查看答案

读下面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南极昆仑站”胜利建成,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这也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1)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_______是昆仑站。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多狂风、降水稀少。

(3)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______________。

(4)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_______季。

(5)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陆是_______,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

(6)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      (    )

A.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

C.都已经有人类定居    D.淡水资源丰富

(7)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    )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8)下列关于我国南极考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国三个考察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三个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南极洲的暖季

C.我国已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D.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南极考察队员正进行南极考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