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我国下列法定节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春节
2.2017年端午节那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
3.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青岛的白昼时间比海口短
B.该日前后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漫画“手下留情”,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禁止采伐森林,杜绝使用木材
C.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
D. 退耕还草,加快国土绿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粮仓”。这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经这里可以通向中亚、西亚等地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材料二河西走廊位置示意图(图23)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4)。
(1)根据图23简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甘肃省降水量分布有何规律?下面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最符合兰州气候特点的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
(3)简述河西走廊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4)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请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5)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经济良性发展,请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区域协同发展三大战略之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该战略的基本思路。根据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方地区及周边地区图(图21)
材料二
成都、上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2)
(1)图21中虚线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确定界线A和界线B主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比较成都与上海冬季气温的差异,并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3)图21中甲(阴影部分)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被誉为我国的“鱼米之乡”,请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简析该美誉形成的原因。
(4)图21中乙(阴影部分)为三江源地区,雪莲和虫草(一种药材)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简要评价采挖雪莲和虫草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请分别列举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河段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6)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①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产业可以沿长江向中上游地区转移②西部地区的产品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③长三角地区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可以支持中上游地区④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可以改善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俄罗斯是我国重要的陆上邻国,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东西差异显著。读俄罗斯略图(图20),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被俄罗斯誉为“母亲伏尔加。。结合地图说明伏尔加河对俄罗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3)在山区修建铁路,建设成本会显著增加,然而西伯利亚大铁路恰恰沿南部山区修建。请从气候、资源和工业分布、人口与城市等方面分析原因。
(4)俄罗斯能源、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工业发达,请结合材料说明俄罗斯重工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5)近年来,俄罗斯加强了东部地区的开发。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开发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小明,利用导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请结合图15、图16、图17、图18帮助小明完成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探究
(1)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别写出图15中甲地和丙地适宜布局的主要农业部门。
(2)图16中从甲→乙→丙,地势越来越___________,人口密度越来越___________。
(3)结合图15,说出密西西比河干流两侧支流的流向,并分析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由图17和图18可知,非洲大陆赤道地区西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东部为___________气候,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
归纳小结
(5)地形影响地理环境的事例还有很多,请在结构图(图19)中①、②处补充填写适当内容,完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