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世界两大区域图,回答问题。完成(1)~(3)题。 (1)图甲所示地区最丰富的能...

读世界两大区域图,回答问题。完成(1)~(3)题。

(1)图甲所示地区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湾及其沿岸地区。

(2)从气候来讲,A半岛上少有河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半岛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大部分属于_________气候(填气候类型)。

 

石油 波斯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热带季风 【解析】中东是世界上的长期的热点地区,位于五海三州之地,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宗教文化复杂。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比较记忆两地的地理环境的不同。 读图可知,甲图是中东地区,甲中的矿产资源是石油资源,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产量、储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 中东地区河流稀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 乙图是东南亚,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图中B是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南部而得名。该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在,纵列分布,位于亚洲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东和东南亚,读图比较两地区的位置不同,地形和气候的不同,理解记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连云港的小铭同学利用假期到祖国的西部旅游,体验生活中的地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完成(1)~(4)题。

(1)小铭同学所到的甲、乙两大地理区域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以__________为主。其中,甲地区________(四大地理区域之一)。

(2)A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_________资源,国家在这里建设了大型的能源开发工程,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3)旅途中,小铭乘坐火车,经铁路线①_________铁路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4)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珍稀物种繁多。近年来,局部地区出现流沙、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小铭同学深感忧虑。请大家为保护该高原湿地出谋划策。如:退耕还草(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海南省多地开展“净滩行动”。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领海跨越热、温、寒带    B. 台湾岛位于黄海海域

C. 大陆海岸线长 2. 2万多千米    D. 海陆兼备的国家

2.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 城市污水可直接排入    B. 随意大规模填海造陆

C. 禁止过度捕捞    D. 取缔所有近海养殖业

 

查看答案

沪昆高速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预计于2016年全线通车。读图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省区的简称,B省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A. 黔、南昌    B. 赣、长沙    C. 湘、贵阳    D. 湘、南昌

2.沪昆高铁修建过程中不可能遇到的障碍是(     

A. 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    B. 雪峰山脉,坡度大

C. 多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D. 冰川广布,冻土深厚

3.下列著名旅游景点位于沪昆高铁沿线的是(     

A. 杭州西湖    B. 长江三峡    C. 桂林山水    D. 安徽黄山

 

查看答案

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

A. 南北气温都较高    B. 南北气温差异大

C. 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D. 东高西低,气温差异大

2.据图可知,拉萨的气温在 (  )

A. 24~28℃    B. 16~24℃    C. 8~16℃    D. 8℃以下

 

查看答案

读图,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

 

1.据图可知,有关南亚农作物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             B小麦分布在恒河三角洲

C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       D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

2.图中四城市中,最合适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