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黄河水系图,回答: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________。 2.图中甲地分布...

读黄河水系图,回答: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________。

2.图中甲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乙是_____海洋

3.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图中①平原和②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4.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的东线如图所示主要是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的用水需求。

5.图中兰州、西安、郑州、济南等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反映了长江与黄河都存在__________问题。目前,我国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长江和黄河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径流量增加

B.泥沙含量减少

C.水能蕴藏量增加

D.流域面积增大

 

1.西北-东南1分 2.青海湖渤海2分 3.河套平原宁夏平原2分 4.北京天津(可交换位置)2分 5.沿河流分布1分 6.水土流失B 【解析】 试题分析: 1.山脉的走向是指山脉的延伸方向。根据图中祁连山的走向可知,祁连山是西北-东南走向。 2.根据图中甲的位置可知,甲是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乙是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 3.在黄河上游地区,有黄河冲击形成的平原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 4.读图可知,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的终点是北京和天津,所以主要是解决北京和天津的缺水问题。 5.读图中四个城市的位置,可知,兰州、济南和郑州都位于黄河沿岸,西安位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沿岸。即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 6.由图中的长江和黄河的对话可知,反映了长江的水土流失严重。我国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长江和黄河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减少流域内水土流失,是河流的含沙量减少。 考点:该题考查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8%

材料二: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

材料三:云南省水资源量居全国第三,2009-2012年却连续四年冬春季节遭遇大旱。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哪些特点:

材料一反映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

材料二反映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

材料三反映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3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对此你有哪些好的建议3条以上

 

查看答案

我国某一盆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盆地中的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常常飞沙走石,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高山冰雪融水哺育着一块块绿洲。据材料完成问题。

1.上述文字描述的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2.该盆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我国北方地区

B.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C.受冬季风影响大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查看答案

下图中,A、B分别为我国某地2003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最多的是

A耕地

B.林地

C.滩涂

D.居民区

2.图中显示,该地区目前存在的最大环境问题是

A人口增加

B.大气污染

C.水污染

D.水土流失

 

查看答案

读“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A最北端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B.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2.我国南北跨纬度

A约49°

B.约69°

C.约80°

D.约57°

3.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查看答案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爱我中华、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共有56个民族

B.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C.各地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文化风情相对应的是

A藏族——孔雀舞

B.维吾尔族——马头琴

C.壮族——火把节

D.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