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多变的天气,不同地区的气候,给人...

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多变的天气,不同地区的气候,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比较关注一天或几天的气温和降水,希望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你对天气和气候方面的知识了解怎么样?相信你可以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A.今天阴有小雨,明天晴         B.亚马孙河流域终年高温

C.撒哈拉沙漠终年少雨           D.北京冬冷夏热,夏季多雨

2.农民晾晒谷子,最适合的天气是

3.我国内陆地区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经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地形不同

4.盐城市2015年12月9日的天气预报是:“阴,8℃—14℃,空气质量58良”。 最低气温8℃这个气温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日落前后

 

1.A 2.B 3.B 4.A 【解析】 试题分析: 1.B、C、D三个选项说的都是气候现象,指的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而选项A说的是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故选A. 2.读图可知,A是大雨符号;B是晴天符号;C是台风符号;D是雷阵雨符号.适合晾晒小麦的天气应该是晴天天气;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而同纬度的北京距海较近,降水较多,气候比较湿润,故选B. 4.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盐城市2015年12月9日最低气温为8℃,这个气温可能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南极科考走过了30多年历史。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昆仑站于2009年1月胜利建成;泰山站于2014年2月正式建成。我国在南极已经建成的4个科学考察站分布如图15所示。

图15

(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站的时间选择在1月和2月的主要原因是                  

(2)我国建成的四个科考站中,      站最接近南极内陆地区,      站位于南极圈以北。

(3)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在南极会经受哪些挑战?(写出至少三点)

                                                                           

 

查看答案

图为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的人口与城市集中分布于       沿海地区,请写出你作出以上判断的两个理由。

                                                      

(2)巴西首都1960年迁至           ,新首都地处热带,但由于位于          高原上,气候四季如春,终年绿草如茵。       

(3)巴西西北部的         平原人口稀少,因为这里                      

(4)从15世纪开始,欧洲白人、非洲黑奴以及原住居民印第安人互相通婚,使得巴西       人种数量较多。     

 

查看答案

下左图为非洲水系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女孩坦西的童年一直有两只大猩猩陪伴,如右图。2002年两只大猩猩被送至加蓬的热带丛林保护区。2014年7月,25岁的坦西随父亲深入加蓬原始热带雨林,乘坐小舟在雨林里穿梭呼喊“老朋友”,几个小时后,岸边的丛林里,两只成年大猩猩向小舟投来疑惑而激动的目光。当坦西登上河岸后,大猩猩立即轻柔地拥抱着坦西。

(1)坦西和她父亲可能是在图左图中A、B、C、D所示的    字母区域内找到大猩猩的。

理由是                                    

(2)从刚果河水系形状特征看,众多支流向中心汇集,该流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3)字母B所在区域被             (纬线)穿过,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4) 从地理的视角,说说你读完上述材料后的感想。

                                                                                                                                                                

 

查看答案

阅读图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91年6月15日位于120.35°E、15.13°E的皮纳图博山发生了一场灾难。虽然此次灾害发生前,科学家们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测,但仍然导致10万人无家可归, 100万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此次灾害对全球气候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减少了地球上10%的阳光。

(1)1991年6月15日的皮纳图博山发生了什么?                        

(2)皮纳图博山可能位于图中A、B、C、D中的(    )处。

(3)依据                学说,该地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是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      (活跃或者稳定)。

(4)请例举灾害发生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少于两个)。

(5)有人说:“未来的地中海会消失在亚欧大陆的肚子底下,欧洲与非洲将连成一块大陆。”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我住在寒冷的北极圈内,我的体长约3.4米,体重约300到700千克。我的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又厚,所以不怕冷。我可喜欢吃海豹、海鱼啦。”这里的“我”是图中的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