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地沟壑纵横景观形成的主...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甲                                      乙

1.甲地沟壑纵横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    B.修筑梯田     C.开采煤矿     D.取土烧砖

2.针对甲地的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 ④整修梯田,修筑挡水坝等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形成乙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B.河流携带甲地泥沙在此沉积

C.黄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D.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

 

1.A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人类对黄土高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开垦土地、修筑梯田、滥垦、过樵、过牧等,这些掠夺式开发都极大的破坏了黄土高原的生态平衡,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增大,最终导致黄土高原成为荒山秃岭,加上其土质疏松,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长期的水土流失,致使黄土高原形成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故选:A。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等。故选:C。 3.读图可知,乙地景观是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和湖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2.该地的气候应该是(  

A.高原高山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查看答案

图示意雾霾天气范围,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自2014220日始,中央气象台已连发六天雾霾预警。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均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1.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霾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2.本次雾霾天气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3.雾霾的有害成分主要来自汽车、工厂、家庭燃烧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其危害非常大。下列哪些措施可有效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   )

①积极推进城市化,增加城市数量与规模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④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季风区广大  D.雨热同期

 

查看答案

我国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最有利的特点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春旱    C.冬季严寒    D.秋季多风沙

 

查看答案

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我国非季风区是指(   )

A.冬、夏季风均难以到达的地区      B.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

C.冬、夏季风均能到达的地区        D.冬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

2.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集中在(   )

A.夏秋两季        B.秋冬两季        C.冬春两季       D.春夏两季

3.四城市年降水总量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表述最佳的是:我国年降水量(   )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以银川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增          D.由东向西递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