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
中,
边的长为
(
),
上的高
为
(
).设△
中
边的长为
(
),
上的高
为
(
).
(1)求
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2)求当
时
的取值范围.
学校组织初三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去外校听课,安排了两辆车,按1~2编号,程、李两位教师可任意选坐一辆车.
(1)用画树状图的方法或列表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2)求程、李两位教师同坐2号车的概率.
(1)计算:
;
(2)化简:
.
如图,等边三角形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点
为坐标原点,点
的坐标为(
,
),点
位于第二象限.已知点
、点
同时从坐标原点出发,点
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来回运动一次,点
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
往
运动,当点
到达点
时,
、
两点都停止运动.在点
、点
的运动过程中,存在某个时刻,使得
、
两点与点
或点
构成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那么点
的坐标为__________.

已知:
,则
__________.
如图是小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
的顶端
处,已知
⊥
,
⊥
,且测得
=1.1米,
=1.9米,
=19米, 那么该古城墙
的高度是 _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