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能源短缺是生产能力和投资能力的短缺,那么现在中国能源的短缺则是一种“价格短缺”。因此,专家建议加快能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用价格机制调节能源的分配和消耗,“倒逼”人们节约能源。“价格机制”是指( ) A. 逐步提高能源价格 B. 供求与价格的双向互动 C. 政府统一制定能源价格 D. 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2. 难度:中等 | |
在论及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某些行为时,一位经济学家曾说:“政府一直试图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想当上帝,那是不合时宜的角色。”该观点强调( ) A. 计划要与市场相分离 B. 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 C. 政府要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D. 宏观调控必须同时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
|
3.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在节假日里,城里人不再像以前一样涌向各大景点,而是选择去乡村体味生活。为此,一些乡村适时推出“农家乐”“农家宴”等特色休闲服务,休闲农庄成为农民朋友致富创收的聚宝盆,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些乡村适时发展特色休闲旅游表明( )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③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 ④我国城乡差别正在缩小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
4. 难度:中等 | |
为了争夺客源,“刷客”群体成了一些网络商家提高信誉的重要帮手。“刷客”假扮成买家,通过虚假交易,对卖家的商品给出好评和诱导性评论,让消费者对商家的商品和服务难以作出准确判断。网络商家及“刷客”群体的行为表明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 ②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 ③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 ④国家宏观调控具有必要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5. 难度:中等 | |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快递业务量暴增,“爆仓”“暴力分拣”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凸显,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应做到 ①使国有经济垄断快递业 ②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 ③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 ④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 A.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 统筹城乡发展
|
7. 难度:中等 | |
(题文)《河南省深化户籍改革制度实施意见》指出,要把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此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③着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推动区域同步发展 ④均衡配置公共财政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在开发房地产的热潮中,一些公司为追求更多的利润,热衷于投资兴建高档豪华的“贵族式”住宅、饭店等,结果占用了大量资金,市场却冷冷清清,有的公司不堪重负而被迫下马。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B.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资源优化配置 C. 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D.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
9. 难度:中等 | |
黑名单制度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于一体,推动政府各相关机构之间联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让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社会共治、市场监管事半功倍。实施黑名单制度的价值在于( ) ①降低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力度 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③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④引导经济活动参与者自觉树立诚信观念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高铁能耗是飞机的1/4,是公路的1/15;高铁拉近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距离,加快了人员的流动和产业分工的调整;中国高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带动了多个行业快速发展;中国高铁已经从“引进、消化、吸收”的起步阶段转向了“输出”阶段。“高铁技术”带来的这些可喜变化,有利于( ) ①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关税收入 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明 A.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 B. 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 C. 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D.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
12. 难度:中等 | |
(题文)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这要求我们( ) A.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B.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追求精神享受 C. 全面小康建设不追求物质上的富足 D.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
13. 难度:中等 | |
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成生物有机肥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产值。这启示我们 A. 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 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D.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
14. 难度:中等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A.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B.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C. 充分发挥了计划的长处 D. 克服了市场的弊端
|
15.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A.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 统筹城乡发展 D.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16. 难度:中等 | |
(题文)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能够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然而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分工薄弱,化工、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等领域都存在同质化竞争,各地产业梯级转移,错位发展势在必行。这样做有利于 ①发展新兴优势产业,淘汰传统产业 ②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 ③破除区域利益壁垒,加强产业对接 ④建立完全竞争市场,激发市场活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17. 难度:中等 | |
2016年11月11日,江苏省文化产业推进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易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发展。由此可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①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②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能够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④说明我国文化产业滞后,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为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博物馆、图书馆、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免费开放;制定相应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②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③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④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实现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近期,国务院决定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这是政府运用________手段调节经济,这种手段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 A. 行政 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 B. 财政 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C. 经济 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D. 法律 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
20. 难度:中等 | |
春节期间微信和支付宝的“红包大战”引发支付平台再起硝烟。支付宝的“新春红包”登录微信便遭全面封锁。随后,微信平台上,与支付宝相关的链接和请求被屏蔽。支付平台的“大战”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材料和如图漫画表明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②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 ③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维护 ④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材料一: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材料二:当前,农产品因缺少明确的质量标准而导致生产行为不规范;农产品市场因法规不健全而导致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而供应不足。因此,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阐述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中应如何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