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改造 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在一幅画上有三种事物:鸡、牛和草,如果让你归类,你会把牛和什么分在一起呢?”对此问题,大多数中国人一般会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大多数美国人一般会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属性。这种差异表明 ①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②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③ 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④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3. 难度:中等 | |
2016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晚会《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各种诗情画意的画面、融汇中西文化的精彩表演,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由材料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特点 ④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G20峰会上无处不闪耀着丝绸元素。在为峰会准备的纪念礼丝巾中,充分融合老龙凤、蝴蝶、青花瓷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风韵,表达方式采用国际视野,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②丝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材料、结构也有所不同。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该做法能够( ) ①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 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6. 难度:中等 | |
与欧美拼音文字主要靠听觉分析不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主要靠视觉会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借助汉字的丰富意蕴与读者的视觉会意,时间的逝去,空间的转换,景物的变化,心事的喟叹,尽在寥寥16字之中。与诗经同一时期的希腊史诗则多为鸿篇巨制。这说明: ①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7. 难度:中等 | |
钱钟书(1910-1998年)先生所著《管锥编》一书,近130万字,考证和诠释《周易》、《左传》、《史记》、《老子》等古代典籍,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涉猎英、法、德、拉丁、意大利、西班牙等外文书籍二千余种。其中议论,兼及文、史、哲、社会、政治、心理、语言、考古、民俗等十余门学科。由上可见,《管锥编》 ①可对读者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有所启示 ②是厚古非今、中西合璧、打通文史的杰作 ③是汲取多国家多民族文化成果的学术著作 ④开启了扬弃和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 A.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C.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
9. 难度:中等 |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等收看影视作品。而微电影巧妙地将网络与电影相结合,利用网络这一开阔的平台,创造出短小精炼的电影艺术作品。这表明,在我国( ) A. 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B. 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强 C. 影视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D. 科技文明程度达到全新水平
|
10. 难度:中等 | |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A. 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 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 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 D. 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
11. 难度:中等 | |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必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 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 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④应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一切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2. 难度:中等 | |
2016年1月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在众多指标中,我国理工科人才供应居世界第一。对此,有关专家表示价值观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因为从某种角度而言,科技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要知道怎么使用它,还要知道运用科技的方向是否正确。这表明 ①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的提升 ②思想道德修养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影响科技运用的方向 ③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④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运用科学知识造福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难度:困难 | |
材料一 时代在发展,文化在传承。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愈加深刻。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当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材料二 2016年10月19日,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编撰的《中国关键词》(第一 辑)多语种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发。 《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共有综合、党建、政治、经济、外交五个专题。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每个词语的产生背景、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等,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述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吸引了海外媒体与读者的关注,成为更好地读懂中国的钥匙。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关键词》是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的。
|
14. 难度:困难 | |
材料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在世界掀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心里。 2016年11月,习近平特别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话语体系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合理性。 材料二 2016年11月17日,东方大剧院里灯光璀璨,人头攒动。一台精彩的农民文化节精品节目展演将来自全省各地的观众聚集在一起,共同度过了一场欢喜热闹的农民文化盛典,为第三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届文化节,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展示了农民文化风采。立足于把好看的演出、好看的电影、好看的图书送到农民身边,开展送“吉剧”、“歌舞”、“二人转”下基层活动。开展农民佳作展览展示活动,集中展现农民的文艺才干和文化风采,不断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多个贫困县开展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建成多个文体广场、活动室等,搭建一个永远不走的农民文化活动舞台。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吉林省是如何让农民享受如此的文化盛宴? (3)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文化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结合材料简要列出吉林省举办农民文化节的两条文化生活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