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 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 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C. 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 D. 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
2.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特质 C.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
3. 难度:中等 | |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
4. 难度:中等 | |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6.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对黑洞的研究,是人类对茫茫宇宙进行探索的重要部分。此番首次用“连续谱”的特征方法发现的证据确凿的双黑洞,为人类在宇宙中发现和确认更多双黑洞系统指出了新方向,并对理解星系和类星体的形成演化以及进一步研究引力波和基本引力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人的意识只有突破规律的制约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句千古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诗人在这里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写真的梨花开的情景,这里强调的了反映客观事物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诗人把雪景想象成满树的梨花盛开,说明人们的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③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情感 ④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
8. 难度:中等 | |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
10. 难度:中等 | |
5年前,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出来”的汽车问世;4年前,飞机首次被“打印”而成;1年前,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为一名12岁男孩植入了3D打印脊,属全球首例……今天,3D打印技术正在打破人类的想象,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1. 难度:中等 | |
多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变冷一直存在争议,但在技术发展和各项数据的支撑下,气候变暖并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已经形成共识。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150多个参会国达成新协定,把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之内。人类对气候问题的认识 A.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 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循环过程 C.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12. 难度:中等 | |
《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天气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这意味着( ) ①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一样 ③人们对雾霾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3. 难度:简单 | |
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 A. 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 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14. 难度:中等 | |
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己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 这说明 ①物理学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5. 难度:中等 | |
2016年1月,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专家尤金·格列戈良茨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技术,达到了超过地心的压力极限,通过测量室温和高温条件下氢及其同位紊氘的拉曼光谱,在高压下获得了氢的第五相存在的证据,该相被认为可能是80年前理论预言中氢的金属原子态的先驱。该发现进一步证明了 ①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③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的推测是可靠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6. 难度:困难 | |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一一“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一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7. 难度:中等 | |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9. 难度:简单 | |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0. 难度:中等 | |
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A. 不断解放思想 B. 树立全局观念 C. 重视部分的作用 D. 发挥主观能动性
|
21. 难度:中等 |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智能手机“核”战再次升级,由“四核之争”升级至“八核大战”。有专家指出,八核手机是拼硬件规格孕育的“怪胎”。如果硬件之间不协调、软件优化不到位,单纯提高CPU核心数不但不能提高手机性能,还会带来发热量过大、电池持续时间短等问题。这说明 ①搞好部分就能带动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③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④科学思维方法决定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24. 难度:中等 | |
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目前,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全部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中的哲学智慧有 ①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③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④建立联系改造规律以造福人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5. 难度:简单 | |
看着朱婷和林莉们齐刷刷抬脚轻叩冠军奖台,正在备考的我,眼泪夺眶而出、肆意流淌。略显稚嫩的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奋起,杀出重围,最终夺取里约奥运金牌,靠的不只是一流的技能,更是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场上场下、教练队员,在国旗下集结,为祖国而征战;团结如一人,配合似双手;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毫不畏惧,敢于亮剑;不管比分落后多少,都每球必拼,决不放弃。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也该振作起来了。 结合材料,说明意识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
27.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遭遇严峻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东南沿海Z市把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城市、生态之城”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出台《Z市生态城市建设十年规划》,提出要运用生态经济、环境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与持续发展,着力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生态城市建设机制,建造创业创新、又富又美的国家级生态城市。 (1)联系材料一,结合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过程,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观点,说明Z市出台的《Z市生态城市建设十年规划》的合理性。
|
28. 难度:中等 | |
仁爱孝悌,传承祖宗古训;重学尚贤,突出文脉相继;科普教化,增强村民素养;民俗表演,彰显文化底蕴;白话故事,凝聚价值取向;热歌劲舞,展现时代气息——意在满足村民的多样文化需求,引领乡村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礼堂在浙江遍地开花。面对快节奏生活对乡村的影响,文化礼堂以休闲娱乐文化活动让人放松心境;面对开放社会给乡村带来的人伦文化负面冲击和价值冲突,文化礼堂起到了价值重建和引领的重要作用。乡村价值引领是文化礼堂建设的关键,它能让村民在此精神家园里丰富精神生活,构筑精神支柱,坚守乡村的精气神。 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分析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既要重视多样化,又要重视核心价值引领的依据。
|
29. 难度:中等 | |
徐州市未来的总体布局是建设“一城两翼”的特大城市,构筑“一主五副”紧密城市圈,形成“两轴一带”城镇体系主骨架。“一城”,即把徐州城区做大做强,“两翼”,即建设贾汪和双沟两卫星城,使之成为两个增长极。建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两翼扩大发展的特大城市框架,做到主城强,两翼丰;通过建设“一城两翼”,构筑“一主五副”,统筹安排,优化组合,实现徐州发展的整体跨越。 徐州市的区域规划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