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思想”等有关。哲学用批判的方式、系统化的方法、理性的论证为人们呈现一种信仰、概念和态度。这说明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恩格斯曾指出,自然科学家“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歩”,因此,自然科学家要掌握“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形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和

D.哲学的理论思维根源子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6年3月1日零时,长江全流域进入禁渔期,这也是长江上中下游首次同时启动禁渔期管理,并首次将淮河干流河段纳入禁期管理,成为我国内陆禁期范围最广的一次禁渔行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禁渔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有意识地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C.规律具有客观性,禁渔的做法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D.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创造自然物,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台风所带来的狂风暴雨会给福建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近年来,对台风研究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使福建台风防范工作站上新台阶,也为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说明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区域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有其内在规律

③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改变规律

④尊重和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伯乐著《相马经》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最近,科学家找到了操控小鼠特定记忆的方法。他们用激光光束照射小鼠脑部,触发神经细胞,既能删除其现存记忆,也能植入原来没有的记忆。但是,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这表明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有其特定的物质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追求真理造福社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同样不可避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同样是—幅画(下,有人看成是相拥湖边的一对情侣,也有人看成是一个胎儿生命体,这给我们观察问题的启示是

 

A.人的认识活动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B.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揭示事物的不同本质

C.换个角度,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D.发挥想象,不拘泥于事物的本来面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规律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④具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利率上调是如何影响GDP的?如果政府调整财政预算,经济将会怎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金特和西姆斯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创立了一系列方法,用于研究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哲学角度看,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

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B.源于经济学家智慧的思考

C构建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

D.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下列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标和归宿

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④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duang”的一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適,说三遍:“2016已经来了,我一定要出去看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哲学史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早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中去。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有

①自然界的规律是外化的,社会发展規律是深藏的

②以往哲学多认为社会历史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

③以往哲学多忽视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④以往哲学家没能摆脱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在饭桌上一定要让人喝酒、一定要让人喝醉的劝酒文化传统绝非是礼仪性的,而是有非常明确的实际功能即服从性测试和诚意测试。但随着社会发展、人际关系趋于正常,其实用价值降低,这种文化也就逐渐淡出主流社会。这说明

①社会观念的变迁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

②人际关系的具体形式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③社会形态的转变受到社会观念巨大影响

④社会意识不会与社会发展状况完全一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组部副部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2016年将稳慎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资制度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从哲学上看,收入分配改革的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B.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50年前,浙江枫桥创造了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现在,“枫桥经验”对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仍有重大意义。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哲学依据是

①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財富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与“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C.不畏浮云遮眼,只缘身在最髙层    

D.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诸如转基因等很多涉及伦理问题的科学技术,都会引来科学家与公众的冲突。当科学撞上伦理,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①自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②自觉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              ④发挥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15年9月25曰,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武汉开幕。园博会工程建设中,参展城市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物资交换,把废料转换成资源,节约了成本。比如,一个展园基坑开挖产生的杂填土,对另一个展园来说却是堆山造景的资源。材料说明

①观念创新实现了杂填等废料价值的增值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耍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漫画《公牛挤奶》讽刺了某些人

 

①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       ②消极懈怠,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主观臆断,没有坚持从实际发蛮干 ④忙么蛮干,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就必须将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将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其中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辩证否定可以实现事物自身的发展   

②处理问题要具体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③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探究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种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首次被作为国策提出。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之选。

校园环境是最生动和形象的绿色教材.在注重“绿色教育”的同时,要不断优化校园环境, 进一步“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在学校活动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某校针对水、电、纸等用能用量过大、白色污染和废物利用率低等实际,制定了《建设绿色校园管理办法》, 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如:

改进装置并分批采用节能型新技术,推进节电、节水和节纸设备的改进和更新;逐步完善校园用能用量的管理机制,

加强对污染源的识别,有效控制学校的各种污染源,拒绝白色污染.

增强垃圾分类意识,进行垃圾分类指导,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课堂讨论中,萌萌同学向同学提出《你的“微贡献”,就是绿色校园的成绩单》的倡议。

1、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主动改变。

(1)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来谈谈我们应如何响应这一倡议。

(2)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知识,分析个人的“微贡献”对建设绿色校园的作用。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16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机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侧”的三大需求是投资、消费、出口,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将“需求侧”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潜在风险进一步积累,“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缓解当前我国经济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側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乎时势的战略选择。

1结合材料,说明中央在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为什么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多规合一”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u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材料一2014年9月,国家四部委确立28个市、县(区)进行“多规合一”试点,门作为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门初步形成了空间规划体系,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一个战略”,形成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盖图”,搭建起信息共享和 管理的“一个平台”,合成了建设項目统一受理和审批的“一张表”

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许多与会专家都认为,度门 的“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甘肃省住建厅梁文创说,厦门的“多规合一”工作,结合了政务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这是“多规合一”能够长期管用.延续下去的基本保障。厦门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全方位进行借鉴.

材料二“多规合一”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減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多规合一”工作成为展门“新常态”下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实现了部 门间的协调统一,更关键的是协调了政房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思路上形成了两个转变: 由过去行政审批的“严批、松管、轻罚”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宽批、严管、严罚”。这两个转变体现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许多与会专家都认为,厦门的“多规合一” 不仅为解决规划冲突、转变政身职能铺平了道路,还为探索新型城镇化走出了新路,更成为厦门创新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

材料三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市现行规划体系暴露出很多问题,规划需要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从f扩张为主转变为效益优先.“多规合一”是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真正实现了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1有专家表示,多规合一的厦门成功经验应在各地推广并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其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实施多规合一过程中如何实现政府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市推进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