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促进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胸有成竹一叶障目           B.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           D.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从高速增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物发展的状态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A. 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

B. 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 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 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愿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C.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炮制虽繁必敢省人,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人的承诺:“修合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同仁堂人的良心。在这份坚守中,仁堂从346年前的间小发展为今天享誉中外的著名企业。同仁堂的成功得益

A.爱岗敬业,在无私奉献中创造价值    

B.遵纪法,在追求和谐成就

C.艰苦奋斗,在自主创新中谋求发展   

D.诚实守信,在服务社会实现价值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改造主观世界是指改造人的思想观念、认识能力,其核心是改造人的

A.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观            B.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人生观、自然观和价值观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三、探究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四、简答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材料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

 

五、辨析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德国《团结报》曾推出过完全手写的头版,意在警告人们不要因为使用电脑书写而荒废了手写技能。对此,社会上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电脑书写可以提高书写效率,符合时代潮流;第二种是,电脑书写使人产生依赖,造成提笔忘字,不宜过度使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