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
|
2.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 )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对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
3. 难度:中等 | |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在( ) A.是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 B.是否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 C.是否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是把人的主观精神还是把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
4.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类解放的“头脑”。这个“头脑”( ) A.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具体方法 B.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D.为人类社会各阶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
5.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同志出席中央党校新学员开学典礼时讲话指出,领导于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 )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 ①水往低处流 ②太阳东升西落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④一年四季交替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 D.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地球好比一只陀螺,它绕着自转轴不停地旋转,每转一周就是一天。地球不但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公转一周为一年,且存在周期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地球是自然界运动的载体 C.地球运动是地球上生物产生的前提 D.事物运动的具体形式是相同的
|
8. 难度:中等 | |
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公众要主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克服侥幸和麻痹心理。从哲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摆脱一切制约 C.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D.正确意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
9.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马车送粮,而不用汽车;《西游记》中国的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就是变不出一辆坦克车,这是因为( )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认识就不同 B.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变化的
|
10. 难度:中等 | |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谚语包含的哲理有( )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人们在规律面前有时是无能为力的 D.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②实践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④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有了人类实践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实践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 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
|
14. 难度:中等 | |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 ①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严格的界限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表明( ) 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D.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
16. 难度:中等 | |
生活中常听见这样的说法: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彗星、地震预示国家兴衰;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8是吉利的数字,4是不吉祥的数字等。其共同错误在于( ) ①没有认识到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不懂得或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③没有认识到人们可以随意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④用幻想的、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7. 难度:中等 | |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这告诉我们( )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C.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D.要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
|
18. 难度:中等 | |
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19. 难度:中等 |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规律
|
20. 难度:中等 | |
气候专家指出:“冬季偏暖,尽管会对节约能源、牧区牲畜安全越冬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但对人体健康、交通等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总体来看,冬季偏暖弊大于利。”这体现了( ) A.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事物的变化过程就是发展 C.人类改造自然必然破坏自然 D.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21. 难度:中等 | |
“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对立统一的原则
|
22. 难度:中等 | |
下面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C.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D.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
|
23. 难度:中等 | |||||||||||
读下表《问候语的变迁》
语言是一种味道,人们依靠它传情达意;语言更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身影。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
24. 难度:中等 | |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调整 D.上层建筑的调整必然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
25.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创造者是( ) A.政治领袖 B.科技精英 C.人民群众 D.英雄人物
|
26.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4分)
|
27. 难度:中等 | |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抓起。家庭矛盾,邻里间争吵,误解引起的口角,无理挑起的“战火”等每一件小事都要管,而且要管到底。只有这样,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形成大家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2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