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变动着的市场价格》,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有( ) ①对一般消费者而言,Q点的商品价格是最好的 ②生产者在M点增加产量会扩大商品市场份额 ③高档耐用品价格在N点,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 ④在Q、N、M三点,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不大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2. 难度:中等 | |
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换。至此,澳大利亚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 ) 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双边贸易 ②客观反映人民币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 ④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赴澳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
4. 难度:中等 | |
2012年10月,某跨国公司关闭其苏州工厂,将生产线向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导致该厂与我国300多家代工企业的合同被解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向 C.企业应从代加工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转变 D.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
5. 难度:中等 | |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 ① 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 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 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 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
6. 难度:中等 | |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基于科学发展观( ) ①正确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任务和要求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可以正确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
7. 难度:中等 | |
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
8. 难度:中等 | |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 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 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
|
9. 难度:中等 | |
要讲“准”真理,但最好“歪”着讲。下列与此所包含哲理相通的是( ) ①追求真理往往要经历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多次反复 ②传播真理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追求真理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④传播真理要敢于突破已有观念,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党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问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从认识论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11. 难度:中等 | |
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鹰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 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
①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2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 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三 立足国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别国城市化经验教训,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思想。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的布局要科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抓实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保障他们获得平等的市民权益;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正确性。(12分)
|
14. 难度:中等 | |||||||||||||||||||||||||||||||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 分) (2)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