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条件的是 ( )
|
|||||
| 2. 难度:简单 | |||||
|
李嘉图指出:“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 ( )
|
|||||
| 3. 难度:简单 | |||||
|
斯密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
|||||
| 4. 难度:简单 | |||||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
|
|||||
| 5. 难度:简单 | |||||
|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
|||||
| 6. 难度:简单 | |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 7. 难度:简单 | |||||
|
李嘉图说: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 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在这里,李嘉图将“需要国家做的全部 事情” 归纳为 ( ) ①保障私有财产 ②革除政治弊端 ③振兴教育 ④维护国家安全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列观点属于李嘉图自由贸易学说观点的是 ( ) ①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 ②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废除“谷物法” ④向国外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
|||||
| 9. 难度:简单 | |||||
|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
|
|||||
| 10. 难度:简单 | |||||
|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④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来源
|
|||||
| 11. 难度:简单 | |||||
|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
|
|||||
| 12. 难度:简单 | |||||
|
对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认识正确的是 ( )
|
|||||
| 13. 难度:简单 | |||||
|
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 ( )
|
|||||
| 14.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观点是 ( ) ①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②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③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 ④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
|||||
| 15. 难度:简单 | |||||
|
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 )
|
|||||
| 16. 难度:简单 | |||||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 )
|
|||||
| 17. 难度:简单 | |||||
|
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和70年代经济危机的共同点不包括 ( )
|
|||||
| 18. 难度:简单 | |||||
|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有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_______ ( )
|
|||||
| 19. 难度:简单 | |||||
|
下列选项不属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特点的是 ( )
|
|||||
| 20. 难度:简单 | |||||
|
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 ( )
|
|||||
| 21. 难度:简单 | |||||
|
对新自由主义的看法下列正确的事 ( )
|
|||||
| 22. 难度:简单 | |||||
|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纸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3月至1928年实施 ( )
|
|||||
| 23. 难度:简单 | |||||
|
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这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列宁把这些变化看成 ( )
|
|||||
| 24. 难度:简单 | |||||
|
1936年,苏联宣布 ( )
|
|||||
| 25. 难度:简单 | |||||||
|
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这里的“两个生产部门”是指 ( )
|
|||||||
| 26. 难度:简单 | |||||
|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②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很运用价值规律 ③认为对企业仍然用强制性计划来指导 ④认为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
|||||
| 27. 难度:简单 | |||||
|
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上,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 ( )
|
|||||
| 28. 难度:简单 | |||||
|
在斯大林看来,由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不能没有 ( )
|
|||||
| 29. 难度:简单 | |||||
|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原因的认识上,毛泽东赞成斯大林的分析,并且强调 ( )
|
|||||
| 30. 难度:简单 | |||||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