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精做04 中国小说阅读-模拟狂做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多余一句话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张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说这话时,售票员姑娘连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话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姑娘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姑娘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姑娘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小姐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筒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子,和她计较什么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转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设计了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等人物,充分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在短小的篇幅里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B.小说段落短小,这种写法不仅可使叙事节奏加快,而且有利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描写需要。

C.“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可是“我”自己也说出了不冷静不得体的最后一句话,并因此而受了伤,说明“我”也是个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人。

D.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文字间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担忧。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自觉地思考原因和反思自我。

(2)小说中“我”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余一句话”是指什么样的话?请简要说说出现“多余一句话”的原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安的新闻(节选)

小安家出了一点儿事。

爷爷死了,小安从此成了家里的主人。三间房,两棵树,一房院落和正堂屋里条桌上父母的牌位,还有寂寞、冷清、烧饭、种地、被褥、日月及屋里、院里的清洁和脏污,这些先前都归着爷爷管,可现在,却归着小安了。

爷爷七十一岁,得了一场感冒,没有扛住天寒间的发烧和咳嗽,头天晚上还在床上说,身上好冷啊,明天保不准水缸会被冻裂的。然而来日里,水缸完整无缺着,只是缸里的水成了冰陀儿,可是爷爷却在床上热暖暖被窝里不言不语了,不动不弹了。

邻里间帮着小安葬了他爷爷,就把那房屋、院落和冷清,一股脑儿丢给了十五岁的小安去,由他经营收整了。小安在院里石头上木木坐了大半天,起身到屋里把爷爷睡过的被褥拿到院里晒了晒。把爷爷活着舍不得扔掉的纸箱、破凳、三条腿的小桌子、没有把的锈斧头,还有从来没有用过的一柄锯,以及爷爷再也不用了的弯拐杖,一堆儿放在一间屋子里,锁上门,关了窗,再把别的屋子洒了水,扫了地,擦了桌,忽然间,小安发现自家分外亮堂了,悠远宽敞了,日光粗粗壮壮,透明得和玻璃一个模样。还有日光中飞的尘星儿,金银交错,在光亮里飞飞撞撞,碰出一串叮叮当当地响。空气中洒了水的味,像正夏时站在田野的河边闻到的味道一样,是一种尘土洗水的新鲜味。到末了,小安立在堂屋悠远的味道里,望一眼桌上一溜儿论资排辈拉开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去年因为车祸也追着父母站在那队伍中的哥哥的牌位和遗像,小安觉得这屋里好像缺些啥。明确无误地缺着一样东西呢,也便聚下神儿想了几秒钟,便灵醒过来是缺少一台电视机。

应该在对面的界墙下面摆放一台电视机。

现在,村里的电视机多得像村头树上挂的白色塑料袋,不光家家有,有的家里还有三四台,是屋子都摆一台电视机。听说村长家的厕所砌在屋子里,连那厕所的墙上都挂有电视机,人在厕所蹲着时,可以边蹲边看电视呢。

小安决定要买台电视机。先前爷爷掌管这个家,爷爷不让买,让他想看了到邻居家里去。到邻居家里终归不方便。现在小安当家做主了,他首先决定要买台电视机。钱是有,爷爷种地、放羊,还把房前屋后成材的树每年伐掉两棵卖,这就给小安留下几千块。加上村人邻居安葬爷爷时送的吊孝礼,眼下儿,小安掌管着五千多块钱,像掌管着一个银行的金库一样。

小安说“买”,就往街上走去了。

村人们问:“小安,你去哪儿?”

小安大声答:“上街买台电视机。”

村人们有些惊异了:“你爷爷刚死你就要去买台电视机?”

小安说:“爷爷活着时候就要买,可我怕花钱,没让爷爷买。现在爷爷不在了,我去买台电视机,爷爷在那边看不见,但他能听到电视呢。”

(节选自阎连科《小安的新闻》,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主人公小安对爷爷的去世很淡然,甚至有一点儿终获独立自由的庆幸,这一点从“忽然间,小安发现自家分外亮堂了,悠远宽敞了”一句即可看出。

B.小说的第二段已经交代爷爷过世了,而第三段又不厌其烦地交代了爷爷去世的过程,在行文上虽有些繁琐,但这种重复是为了强调。

C.小说展现了当代中国农村淳朴的民风、民俗,乡亲们帮小安安葬爷爷,还送来了吊孝礼,这些都体现了小说歌颂温暖的人情和重视礼义的主题。

D.小说的语言,质朴中不乏深意。如:“村里的电视机多得像村头树上挂的白色塑料袋”“连那厕所的墙上都挂有电视机”,这些句子看似平易,实则耐人寻味。

(2)小安要买电视机的愿望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的开头极其简洁:“小安家出了一点儿事”,但言简意却深,短短一句体现了作者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旨表达等方面的匠心,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