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 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 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 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 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 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了民间。

D. 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 唐代在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 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 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师,僖宗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部州节度使,留京师宿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①,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侠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余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

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幸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

(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

【注】①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B.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C.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D.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官。

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德昭为人刚毅正直。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

B.孙德昭强悍勇武。在截杀刘季述的时候,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拦击他的马车并杀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亲出来复位。

C.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当年惟最曾因京师百姓的挽留,终未能到地方去赴任;后来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因此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

D.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像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

(2)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经被贬为柳州刺史。

1.简要分析颈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首联“黯然”一词统领全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                             

2《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3)《岳阳楼记》中点明洞庭湖四通八达的句子是                             

(4)《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5)《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净,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

(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修改替换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提出要求,指出推动能源消费需求不能如履薄冰,要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小心翼翼)

B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门将只得鱼龙混杂,上场守门。(鱼目混珠)

C菲律宾借纪念独立日116周年挑衅中国,对于中国的忍让,很多人不理解,可是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的解读,让他们豁然开朗,不时鼓掌。(如梦初醒)

D面对境内外多家媒体记者提到的反腐、香港政改等热点问题,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一一予以回应,语惊四座,成为经典,博得阵阵掌声。(妙语连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修改替换正确的一项是(  

A某管理软件是一个运行在智能手机上的APP,管理者不必亲临现场,只需运计铺谋,便可以轻松“掌”握全局,获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运筹划策)

B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耸人听闻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骇人听闻)

C一生不能封侯的李广,在人们心目中却是个完美的形象,他虽不富有,但对待士卒却能慷慨解囊,和他们同甘共苦,司马迁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乐善好施)

D面对极其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处理起相关经济问题来显得好整以暇,这得益于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心中有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都是病句,错误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市区二环以内已基本消除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B201年12月12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办首届“省际牛王争霸赛”,来自云南、广西、湖南、贵州等四省区的84头“牛魔王” 轮番登场,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斗牛民俗大餐,吸引了湘、黔、桂周边近万名群众前来参观。

C某公司员工突破西方相关产业的围剿与技术封锁,成为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世界企业,展示的是中国人崇尚科学、勇于创造的时代品格。

D《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文指出,老年人每天坚持喝橙汁,不到两个月就能使老年人的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大脑反应时间得到提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都是病句,错误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出于为了比赛的原因,选手们熟背字典,所以面对生僻的字,大部分选手都能游刃有余。但让人奇怪的是,面对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字,选手们却频频“触礁”。

B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C“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广大青年考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D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外出打工,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家庭过上宽裕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儿办法,他们都会与孩子待在一起。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注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青史流芳”,于是创建了一整个系统来鼓励人“三不朽”。                       

①有条件的家庭,在过年时可以搞“家庭年纪”,把家庭成员做的好事,记在一个本上

②每个人的嘉言懿行都有机会写进家谱,传给子孙,形成家风、家史

③国家有国史,地方有地方志,家庭有家谱,个人有传记、墓志

④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激励人提升生命价值,提高生活的水平

⑤成为家庭文化的载体,若干代积累下来就成为家史

⑥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家庭、个人,好人都有机会留名而精神不朽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④②①⑤

C.⑥④②③①⑤

D.⑥④⑤①③②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材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上。                        ,于是标志着远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当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①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②农耕时代是手工时代,工业文明是机器时代

③所以说,手工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④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在转型的过程中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⑤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⑥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转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A⑤①⑥③④②

B.⑤①③⑥②④

C.④⑤②⑥①③

D.⑥①②③⑤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加横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    

A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加横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B舟楫者,非能水也

C暮去朝来颜色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加横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    

A.韩魏之经营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加横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    

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B.往往而是

C自以为得其实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全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

②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⑥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⑦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①④⑤⑦⑧                          B.①②③⑥⑧

C.②⑤⑥⑦⑧                          D.①③⑥⑦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加横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衣食所,弗敢专也      安,安身、养生

B.之不传也久矣        道,思想、学说

C北邀国者相见          当,主持、执掌

D.春风不玉门关          度,过。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获得         B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  殆,危险

C大礼不小让      辞,推辞         D绵绵无绝期    恨,遗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正确的的一项是(   

A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  既,既然     B.汉人未可大兵权 假,非正式的

C宁许以秦曲            负,担负     D人至则无徒  察,观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霞明灭可睹  或,或许           B后五年,吾妻来 归,返回

C不敢出一言以  复,回答           D顺风而呼,声非加  疾,强,猛烈

 

六、话题作文
详细信息
20.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升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