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诗文默写(6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

2.             ,形影相吊。

3.复道行空,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                ,若出其里。

6.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①陷忭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②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③、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注】①李希烈:唐代宗时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唐德宗时为淮宁节度史。建中三年,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建中四年叛唐。十二月,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兵败后,被部将毒死。②爨:烧饭。③高愍女:指作者所作的《高愍女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俘其男女累:抓捕

B.县令,主也诚:诚然

C.众皆泣,之许:答应

D.君不在,则人谁肯矣固:坚固

2.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烈妇“智勇双全、忠于国家”的一项是(3分)

①君县令,寇至当守

②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吏人百姓,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⑤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⑥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又兵临项城,县令李侃先是“不知所为”,继而又“伤而归”,在妻子杨氏的鼓励下,终于坚定了抗敌之志。

B.在叛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杨氏挺身而出,帮助县令丈夫谋划抗敌对策,激励差吏和百姓抗敌守城,终于取得了项城之战的胜利。

C.杨氏向丈夫和差吏、百姓细陈守与不守的利害得失,又登城喊话瓦解敌军,关键时刻充分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D.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李侃与杨氏对比,突出杨氏的形象。

4.翻译。(3分)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①,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②,风泠泠,可以蠲③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⑤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⑥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注】①寻:古以八尺为一寻。②渟渟(tíng):水停滞,平静的样子。③蠲:出去,免除。④酲(chéng):酒醒后所感到的疲惫如病的状态。⑤矧(shēn):况且。⑥ 仆射(yè):尚书省长官。

1.对下列加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灵隐寺为尤,优异、突出              B.地搜胜:概要

C.卧而之者狎,亲近                    D.山树为盖:伞

2.下列对文章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眼耳之尘,心舌之垢”是指曾经入耳入目的秽物恶音,以及不好的思想和言论。

B.“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意为这就是冷泉亭在余杭和灵隐堪称第一的原因。

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是说天下美景皆集于此,建亭者已黔驴技穷,本领有限,再也造不出新亭了。

D.“故吾继之,述而不作”,意思是所以我只继承沿循,只记述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之日”,草木欣欣向荣,可以“畅人血气”,启发人积极向上。

B.“夏之夜”,泉平水净,风凉气清,能使人得到一种超尘脱俗、除污去垢后的快感。

C.作者赞美冷泉亭的原因,全在其客观景物之美,而不注重景物对人的精神的感召作用。

D.本文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内心感受。

4.翻译(6分)

①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②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白  梅

王冕(元代)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诗歌中塑造的“白梅”形象具备什么特点?(2分)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两种手法分析。(4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②,   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     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     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     辜负一鱼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②岑参三十岁才举进士,被任命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1.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为了防止曹操陷害,刘备行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英雄的对话。曹操在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之后,指称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B.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嚎叫道:“给水喝!”他叫了三遍,人们扔向他的却是在阴沟里浸过的抹布、破瓦罐和石头。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卡西莫多送水解渴。所有民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连声叫好。

C.元妃省亲,让众姐妹各选一匾题一诗。宝玉独占四首,宝玉作了三首,宝钗见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便帮他作了,让宝玉抄袭,元妃看了喜之不尽,因此把“浣葛山庄”名改为“蘅芜苑”。

D.鲁肃再次前往索荆州又不成。周瑜大怒,想借取西川而夺荆州,被孔明识破。周瑜非但夺不到荆州,还遭蜀军四路围杀,气得大叫一声,旧疮复发,坠于马下。又被诸葛亮来信点明不能去取西川的原因,于是周瑜口吐鲜血,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E、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王夫人逐出贾府,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如何担了虚名,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二人交换了贴身穿的小袄。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简答题。(5分)

(1)“突然间,她看见弗比斯头顶上方出现了另一个脑袋,一张发青的痉挛的脸孔和一副恶魔般的眼光,在那张脸孔旁边有一只手,举着一把刀。”

语段中所说的“她”和“另一个脑袋”分别指谁?(2分)请简述与这一情节相关的内容。(3分)

(2)爱斯梅拉达在什么情况下吹响了卡西莫多给她的小铁哨?(3分)结果如何?(2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6分)

①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

【注】①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②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1.从教育的角度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诲人不倦”有何区别?(2分)

2.启发式教学对老师和学生分别有什么要求?请结合语段①作简要分析。(4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穿过岑寂的碎片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像我这般珍惜故纸的人,常常会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这些纸片都没头没脑,残损得不像样了。这时我总是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凑近一瞥,十有七八,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一开始我不知它具体的方位,只为那种莽原气象、苍凉气息吸引,心想什么时候也走去看看。后来有人告知楼兰在罗布泊附近,不由让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天啊!倘没有天赐的力量,是断断难以进入这神秘领地的。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这些残纸上写满了文字,古朴而雅拙。只是由于残片,即使从内容上细审,我也弄不清哪页残纸在后。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啊!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水乳交融,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化为虚无。

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在我把玩到的一些墨迹里,这时的书体,正处在隶楷若即若离的阶段,那种楷有隶意、隶含楷法的驳杂胶着状态,有味品之不厌。这些墨迹和相应时期的魏晋名流风格如隔江海。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当然,有些笔画真的没有写好,读起来真让我皱眉头,不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书手所为。深目高鼻的楼兰人,此时还没有学会含蓄呢。有时用笔恍若马背上挥刀,直通通地就挥过去。这宛如在纸面上作长枪大戟格斗,咣当作响。我当然不大习惯这种表现方式,觉得太抛筋露骨,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态,则是我屡屡赞美的。这时的江南名士,已经能够写得一手流畅婉转的好字了,楼兰人的字迹却都处在未完成的品相里,似乎等着后人去弥补。可是我感到了字里行间充溢的宗教神秘的气息。这真是一个饶有深味的问题:有技巧的人足以达到完美,却全然写不出如此韵致,是心灵空间缺少了什么吧?

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突兀处,料想在不久,就连高耸的烽燧也要被遮埋,遗址外相将荡然无存。一切绚丽和辉煌,在如许长的岁月中,被黄沙摧残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楼兰残纸了。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样长存。这些碎片有自身的特征,获得朴素的色调和质地,尤其是时日赋予了它们长存的生命力,已不惧怕世俗的侵入了。我慢慢地走近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楼兰在我心目中被破碎万端,和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其实,认识一个世界要达到周全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反而什么都达不到,什么都肤浅之至。

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散文的立意并不在于为早已消失的楼兰古国立史,而是借助这些历史的残片驰思骋想,从而突显作者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B.作者面对那些古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让精神穿行在历史的长河,回顾历史,感慨万千,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C.“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运用比拟与比喻手法,突出了楼兰纸片的残破与久远。

D.“楼兰人迷蒙的背景”中“迷蒙”一语用得恰切,既符合楼兰的地域特征,也反映了楼兰的历史久远,并与“楼兰残纸”暗合。

E、文章通过楼兰书法与魏晋名流书法的对比,突出了魏晋书法技巧的完美,并表达了作者对楼兰书法欠缺婉转流畅的惋惜之意。

2.根据文意,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1)“穿过岑寂的碎片”中的“穿过”是什么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楼兰于我来说……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楼兰的碎片,作者有了很多的感悟,请你写出其中的三条。(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个小题。

贫苦和磨难是人们不愿接受的,但又注定是有些人无法逃僻的。它是残酷的——令有些人(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不求上进)①,消沉duò②落;它是公平的——                                 ③。可见,贫苦与磨难并非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精神的贫乏,意志的薄弱。

(1)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错字       ;改正字       

(2)将序号①处括号内的句子换成一个四字成语。

成语:             

(3)将序号②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4)根据语境,仿照前一句的句式,在序号③处横线上写一句话。

                                          。

(5)语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辨析并改正。

病句:

改句: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树上落满了厚厚一层雪。有的树承受不住厚厚的雪,或整棵树倒下,或折断树枝;雪松却完好无损。仔细一看,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头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承受住了厚厚的雪。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