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划线字词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迤逦(yǐ) 切削(xiāo) 拮据(jù) 模棱两可(léng) B 玷辱(diàn) 投奔(bēn) 糍粑(cí) 命途多舛(chuǎn) C 拔擢(zhuò) 迤逦(lǐ) 毗邻(bí) 气喘吁吁(xū) D 处置(chǔ) 漆黑(qī) 讥诮(qiào) 天理昭然(zhāo)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字词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3.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4. 难度:中等 | |||||
给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①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整整十五年! ②“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 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③我们 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 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 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无误的的一项是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语句划线字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悦亲戚之情话 ②俨骖騑于上路 ③当敛裳宵逝 ④幼稚迎门 ⑤襟三江而带五湖 ⑥宾主尽东南之美 ⑦梓泽丘墟 ⑧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⑨谨拜表以闻 ⑩不过数仞而下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中划线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⑥但以刘日薄西山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9分,每题3分)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 12分) 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拜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逃亡,其得人心如此。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各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都属于杜畿“得民心”的措施的—组是 ①少耗减 ②与民无为 ③复其徭役 ④渐课民畜牸牛、草马 ⑤又开学官 ⑥余畜二十余万斛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13. 难度:中等 | |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3分)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2分)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2分)
|
14. 难度:简单 | |
填写下列名言名句(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 3.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概括在十个字以内(2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何种手法?请稍加分析(4分)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8分) 扛着铁锹进城 刘亮程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就这样,3个月后,我结束了试用期,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 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它。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 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 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 我在土墙根在田间地头与一伙农人的吹牛聊天,现在换成了在铺着地毯的会议室,一盘水果,几瓶饮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闲谝。 我时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马棚的这双脚,如今踏入了豪华酒店、歌舞厅——我并没有换鞋。我鞋底的某个缝隙中,还深藏着一块干净的乡下泥土,我不会轻易抠出它,这是我的财富。 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和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唤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 而我呢,是扛着铁锨——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铁锨。铁锨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是:劳动。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铁锨走在人群里——这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前不久,我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我还会把我的妻子女儿接进城市,她们不会在城市中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但会从我的劳动中感受到那片饱满的金黄色。 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惹城里人。 我说:我扛着锨呢,怕啥。 (节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1.作者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在作者眼里,城市有怎样的特点?(6分) 2.分析文章第二段中划线部分文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3.综观全文,分析文末“我扛着锨呢,怕啥”在文中的含义。(4分) 4.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E.本文以新鲜的取材、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见长,语言也很有个性,与内容相得益彰。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