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加点的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列车通过100m站台所用的时间 B.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嫦娥一号”卫星周期 C.邹凯在北京奥运会的单杠比赛中 D.演员在表演精彩芭蕾舞
|
|
| 2. 难度:简单 | |
|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日19时开播 B. 运动会上百米短跑比赛中,小明同学第14s末跑到100m终点 C.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中的“一秒”。 D. 从晋江开往福州的“和谐号”列车于9时30分从内坑站发车
|
|
| 3. 难度:简单 | |
|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 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 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D. 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有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
|
| 4. 难度:简单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昆虫”在他身旁自由落下,他顺手抓来一看,竟是一颗子弹。他能顺手抓来子弹是因为这时( ) A.子弹的水平速度刚好为零 B.子弹的水平速度刚好与飞机的速度相同 C.子弹的水平速度刚好与飞机的速度方向相反 D.子弹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
|
| 5. 难度:简单 | |
|
图甲是演示桌面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装置;图乙是演示玻璃瓶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装置。这两个实验共同体现了( )
A. 控制变量的办法 B. 放大的思想 C. 比较的方法 D. 等效的方法
|
|
| 6. 难度:简单 | |
|
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2,经过全程一半位移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v1=v2<v3 B. v1<v2=v3 C. v1>v2>v3 D. v1>v2=v3
|
|
| 7. 难度:中等 | |
|
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好等于它最后1s内位移的 A. 5m B. 11.25m C. 20m D. 31.25m
|
|
| 8. 难度:简单 | |
|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2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8m/s.在这2s内该物体的( )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8m/s B. 速度变化的大小一定为4m/s C. 加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大于4m/s2 D. 加速度的大小一定为2m/s2
|
|
| 9. 难度:简单 | |
|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其加速度可能减小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其速度也一定不变 C. 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D.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其速度一定改变
|
|
| 10. 难度:简单 | |
|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必有摩擦力 B. 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可能增大 C. 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D. 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
|
| 11. 难度:简单 | |
|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在0~4s内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3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4s内的平均速度 B. 前3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s末的瞬时速度 C. 前3s内的位移和前4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4 D. 前3s内的加速度和第4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
|
|
| 12.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一小滑块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AB = 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 B. 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 C. 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 D. 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
|
|
| 13.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水平推力压着,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推力F的大小增加到2F时,则( )
A. 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B. 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C. 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D. 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不变
|
|
| 14.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重叠物A、B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都为μ,地面都光滑.当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A、B处于相对静止时,关于A、B所受摩擦力对它们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图中A物所受摩擦力都是阻力,方向都水平向右 B. 两图中B物所受摩擦力都是动力,方向都水平向左 C. 两图中B物所受摩擦力都为动力,甲图中方向为水平向左,乙图中方向水平向右 D. 甲图中B所受摩擦力为动力,乙图中B所受摩擦力为阻力,它们的方向都是水平向左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两个物体如图放置,水平力F=1 N作用在b上,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1 N B. 物体b与物体a之间可能是光滑的 C. 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0.5 N D. 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1 N
|
|
| 16.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截面为三角形的木块a上放置一铁块b,木块的竖直边靠在竖直且粗糙的墙面上,现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推动木块与铁块一起向上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铁块与木块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 木块a与铁块b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 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水平弹力 D. 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的大小一定等于铁块与木块重力之和
|
|
| 17. 难度:简单 | |
|
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35m远的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时立即刹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经2s时汽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 m/s;刹车后4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m。
|
|
| 18. 难度:简单 | |
|
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对其施加30N的拉时,其长为20cm,对其施30N压力时,其长为14cm,则该弹簧自然长度为 cm,其劲度系数为 N/m.
|
|
| 19. 难度:中等 | |
|
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定木块A与长木板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把一个木块A放在长木板B上,长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作用下,若长木板B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水平弹簧秤的示数为T,则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______ T;若长木板B改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_____ T(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
| 20. 难度:简单 | |
|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____(填“交”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出AB=1.20cm,AC=3.60cm,AD=7.20cm,计数点A、B、C、D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小点未画出,则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打B点时运动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m/s。
|
|
| 21.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200N,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为25N。求下列情况中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1)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1=10 N的拉力时; (2)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2=22 N的拉力时; (3)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3=30 N的拉力时。
|
|
| 22. 难度:中等 | |
|
反应时间是指人们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某男生用一把直尺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粗略估算某女生的反应时间,男生竖直握住直尺的上端,并把直尺下端的零刻度线对准女生手的“虎口”,当女生看到直尺开始下落时迅速用手握紧尺子,测试发现“虎口”握在L=19.60cm的刻度线上,g取9.80m/s2。求:
(1)该女生的反应时间t; (2)女生的手刚要握住尺子时尺子的速度大小v。
|
|
| 23. 难度:中等 | |
|
在平直公路上,甲车在前以υ1 = 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υ2 = 8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两车相距L = 24m时,甲车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则 (1)相遇前,甲车刹车后经时间t1为多长时两车距离最大?并求最大距离sm; (2)甲车刹车后经时间t为多长时乙车追上甲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