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速度 B. 时间 C. 路程 D. 质量
|
|
| 2. 难度:简单 | |
|
飞机着陆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移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 A. 停在机场的飞机 B. 候机大楼 C. 乘客乘坐的飞机 D. 飞机跑道
|
|
| 3. 难度:简单 | |
|
在物理学中,如果要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使用速度这个物理量.物体的速度可以用公式 A. 在这里采用了用两个物理量(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新物理量(速度)的方法,当 B. 物体在从 C. 一个物体先后两次从甲地到乙地,第一次沿直线运动,第二次沿曲线运动,若两次所用时间相同,则两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不相同的 D. 公式
|
|
| 4.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为一幅交通地图,某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以下三种不同的交通方式:方式一,乘飞机从北京直飞重庆;方式二:从北京乘火车经郑州抵达重庆;方式三:先乘火车沿京广铁路到达武汉,再从武汉乘轮船沿长江而上抵达重庆.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种交通方式中方式一的位移是最短的 B. 选择方式二或方式三,经过的路程相同 C. 从北京直飞重庆和返程时从重庆直飞北京两段行程的位移相同,路程也相同 D. 不论通过什么路线从北京到重庆,位置的变化都是一样的
|
|
| 5. 难度:简单 | |
|
一辆小汽车起步时在 A. 小汽车的速度增加得最快 B. 飞机的加速度最大 C. 火车的速度最小 D. 启动经
|
|
| 6.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A. 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B. 该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 该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D. 该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
|
| 7. 难度:简单 | |
|
有两个力,一个是 A.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小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小 C. 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 如果物体有几何中心,则该几何中心就是重心位置
|
|
| 9. 难度:简单 | |
|
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A. B. C. 第 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
|
| 10.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大小分别为
A. C.
|
|
| 1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 A. 在轴承中滴润滑油 B. 轮胎表面有花纹状的沟槽 C. 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 冰雪天气地面上撒沙铺草
|
|
| 12. 难度:中等 | |
|
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l,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 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 D.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2:1
|
|
| 13. 难度:简单 | |
|
甲物体以速度 A. 可求乙追上甲时乙的速度 B. 可求乙追上甲时乙走的路程 C. 可求乙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时所用的时间 D. 可求乙的加速度
|
|
| 14. 难度:简单 | |
|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遵循的方程为 A.
|
|
| 15. 难度:简单 | |
|
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以加速度大小 A.
|
|
| 16. 难度:简单 | |
|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为v1,经过t时间后速度变为v2, 位移为x,则 A.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 B.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 C. 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是 D. 这段时间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一定是
|
|
| 17.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某同学拿一个长约 A. 抽气前,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时间相同 B. 抽气后,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时间相同 C. 抽气后,在赤道和北京分别做该实验,测得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略有差异 D. 抽气前和抽气后,羽毛下落均可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
|
| 18. 难度:简单 | |
|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时,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 B.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 C. 物体的速度等于 D. 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度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
|
|
| 19. 难度:简单 | |
|
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C. 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 伽利略采用了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
|
|
| 20. 难度:简单 | |
|
木块沿粗糙固定斜面运动,下列对木块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
|
| 21. 难度:简单 | |
|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得用重物牵引小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
(1)小车向__________运动(相对图中方位填“左”或“右”). (2)图中的 (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
|
|
| 22. 难度:简单 | |
|
为测定滑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
|
|
| 23. 难度:简单 | |
|
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弹簧不受力时的长度如图a所示,当在弹簧下挂重 A.该弹簧原长为 B.挂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D.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
| 24. 难度:简单 | |
|
如图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图. 请将下面实验的主要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 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 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也拉至__________点,记录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
|
| 25. 难度:简单 | |
|
质量为 (1)求钢球落地瞬间的速度大小 (2)求钢球落地前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
|
| 26. 难度:简单 | |
|
在滑雪场坡道上,小明由静止开始下滑,经 (1)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在
|
|
| 27. 难度:简单 | |
|
有一重为 (1)这个弹簧的弹力大小. (2)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
| 28. 难度:简单 | |
|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 A.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D.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
|
| 29. 难度:简单 | |
|
水平地面上放有木块 A. 木板 B. 木块 C.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D. 木块
|
|
| 30. 难度:简单 | |
|
小球做单向的直线运动,在第 A. 小球在这 B. 小球在第 C. 小球在 D. 小球在这
|
|
| 31. 难度:简单 | |
|
在物体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法 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C. 根据速度定义式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
|
| 32.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有两条黑白毛巾交替折叠的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部用线与墙壁连接,黑毛巾的中部用线拉住,设线均水平,若每条毛巾的质量均为 A. B. C. D.
|
|
| 33.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 (1)这时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多大? (2)若用一个质量为
|
|
| 34. 难度:中等 | |
|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行驶,其初速度均为
|
|
| 35. 难度:中等 | |
|
正以30m/s的速率运行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接一垂危病人上车.列车先以加速度大小0.6m/s2做匀减速运动,恰到该小站停止,停车lmin后再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启动,直到恢复原速行驶.(列车始终沿直线运动),求: (1)该列车匀减速运动到停车走了多少位移. (2)该列车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多长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