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有正确认识和研究的科学家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爱因斯坦 D. 牛顿
|
|
| 2. 难度:简单 | |
|
研究物体的下列运动时,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翻滚的动作 B.研究砂轮的转动情况 C.研究顺水漂流的小船,它漂流10 km所用的时间 D.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姿势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5s末到第6s初是1s的时间 B.时刻就是很短的时间 C.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总是相等的 D.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
|
|
| 4. 难度:中等 | |
|
关于弹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会产生弹力 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C.压力在性质上属于弹力,且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 D.放在桌子上的书本受到桌子对它的支持力,这是因为桌子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它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书本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弹力
|
|
| 5. 难度:中等 | |
|
从某高处由静止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由静止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 A. 不断增大 B. 保持不变 C. 不断减小 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
|
| 6. 难度:简单 | |
|
关于摩揀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B.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休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
|
| 7. 难度:中等 | |
|
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 )
A. 0.6N B. 1.2N C. 2.4N D. 3N
|
|
| 8. 难度:中等 | |
|
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CD=4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OA之间距离为( )
A. 1m B. 0.5m C. 1.125m D. 2m
|
|
| 9. 难度:中等 | |
|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微元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当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这一间隔内的平均速度表示间隔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 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把重物在空气中的落体运动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位移为12m,第4s内的位移为16m,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 A. 第3s末的速度大小为14m/s B. 加速度大小为4m/s2 C. 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8m/s D. 前4s内的位移为50m
|
|
| 11. 难度:中等 | |
|
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增加,速度可能减小
|
|
| 12.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等于1.5 m/s2 B. 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 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 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
|
| 13. 难度:中等 | |
|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 s.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 m/s.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 ______ m/s2.
|
|
| 14. 难度:中等 | |
|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 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____cm(g取10 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____________的(填“相等”或“不相等”).
|
|
| 15.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cm,一端固定于静止在地面上的质量为m=2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 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1)将弹簧拉长为11cm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2)将弹簧拉长为13cm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
|
| 16. 难度:简单 | |
|
有时圆周运动问题可当作直线运动处理。如图,玩具小赛车从A点在2s内由静止沿圆轨道匀加速到最大速率2m/s,然后以最大速率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圆周长为19.5m,每隔2s从A点由静止沿逆时针方向发出一辆小车,要使小车最终都能以最大速率行驶而不致相撞(小车可视为质点),问
(1)小车匀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当最后一辆小车刚启动时,它与前一辆小车沿轨道逆时针方向上相距多远? (3)轨道上最多有几辆小车?当最后一辆启动时,第一辆与其相邻的另外两小车沿轨道方向间距分别为多少?
|
|
| 17. 难度:中等 | |
|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 (1)求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 (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3)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t=4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结果保留2位小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