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某同学在向西急速行驶的列车中观察铁道旁边的房屋,如果选择他乘坐的列车为参考系,则房屋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保持静止状态 D. 运动方向与列车速度大小有关
|
|
| 2.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某同学沿图示路径从开阳桥出发,经西单,到达王府井。从开阳桥到西单的距离为4km;从西单到王府井的距离为3km。两段路线相互垂直。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A.7km、7km B.5km、5km C.7km、5km D.5km、7km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物体质量越大,下落越快 B.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D.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变化的加速运动
|
|
| 4. 难度:简单 | |
|
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
|
| 5. 难度:简单 | |
|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甲做加速运动,经过1s速度由5m/s增加到10m/s;乙做减速运动,经过8s速度由20m/s减小到0,则 A.甲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 B.甲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 C.乙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 D.乙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
|
|
| 6.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
A.方向沿斜面向上 B.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为零 D.大小为mg
|
|
| 7.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三个共点力F1、F2与 F3作用在同一个质点上,其中,F1与F2共线且反向,F3与F1垂直,F1=6N、F2=2N、F3=3N。则质点所受的合力为
A.7N B.11N C.1N D.5N
|
|
| 8. 难度:简单 | |
|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下落开始计时,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为 A.10m B.125m C.45m D.80m
|
|
| 9. 难度:简单 | |
|
下列情景中,关于力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跳高运动员起跳,地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的压力 B.火箭加速上升时,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 C.鸡蛋撞击石头,鸡蛋破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D.钢丝绳吊起货物加速上升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大于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
|
|
| 10.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推力F1和F2作用下,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F1=10N,F2=2N。从撤去F1,到木块停止运动前,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f=8N,方向向右 B.f=8N,方向向左 C.f=10N,方向向左 D.f=2N,方向向右
|
|
| 11.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一木箱置于电梯中,并随电梯一起向上运动,电梯地面水平,木箱所受重力和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F。则此时
A.G<F B.G=F C.G>F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
|
|
| 12. 难度:中等 | |
|
如图1所示,在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水平地面上,物块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2s—4s内,力F=0 B.在4s—6s内,力F=0 C.在0—2s内,力F逐渐变小 D.在0—2s内,力F逐渐增大
|
|
| 13. 难度:简单 | |
|
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 质量 B. 路程 C. 速度 D. 加速度
|
|
| 14.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物体A、B由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物体A、B在4s末相遇 B.物体A、B在2s末相遇 C.物体A、B在4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A、B在2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
|
|
| 15. 难度:简单 | |
|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向东,大小为5m/s;经过2s,速度变为向西,大小为11m/s。关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x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6m B.x=6m C.方向向西 D.方向向东
|
|
| 16.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A.物体所受合力为0 B.物体所受合力为 C.摩擦力大小与物体下滑速度大小无关 D.物体匀速下滑速度越大,则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
|
|
| 17.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的右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一物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接触弹簧后,压缩弹簧,直至速度为零。整个过程中,物体一直受到力F作用,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接触弹簧后立即做减速运动 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 C.当弹簧形变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等于零 D.当物块的速度最大时,它所受的合力为零
|
|
| 18. 难度:简单 | |
|
某同学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0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对齐。实验中,通过改变弹簧下端所悬挂钩码的质量,改变弹簧弹力,并记录下此时弹簧长度,进而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右图是在弹簧下端悬挂质量为350g钩码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此时弹簧的实际长度为 cm; (2)若已知弹簧原长为7.80cm,则根据此次测量的数据,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2位有效数字)
|
|
| 19. 难度:中等 | |
|
某同学验证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思路是,通过改变悬挂小钩码的质量,改变小车所受拉力,并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将每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观察图线特点。
(1)实验中应该满足:钩码的质量m和小车质量M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为本实验中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则用T、x1、x2…x6表示小车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得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经过6次实验,获得了6组对应的小车所受合力F、小车加速度a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得到如图3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不过原点,经排查发现:并非人为的偶然误差所致,那么,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后,你认为,图3中图线的斜率表示 。
|
|
| 20. 难度:简单 | |
|
(8分)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1)汽车在第5s末的速度大小v; (2)汽车在前5s内的位移大小x。
|
|
| 21. 难度:中等 | |
|
(10分)如图所示,用不可伸长的轻绳AC和BC吊起一质量不计的沙袋,绳AC和BC与天花板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现缓慢往沙袋中注入沙子。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当注入沙袋中沙子的质量m=10kg时,求绳AC和BC上的拉力大小FAC和FBC。 (2)若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为使绳子不断 裂,求注入沙袋中沙子质量的最大值M。
|
|
| 22. 难度:中等 | |
|
(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0.5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m/s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和方向; (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a; (3)滑块与木板A达到的共同速度v。
|
|
| 23. 难度:中等 | |
|
一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 ;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之间水平方向的距离s= ,小球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 。
|
|
| 24. 难度:中等 | |
|
一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运动中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2倍。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小球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v= 。
|
|
| 25. 难度:中等 | |
|
(4分)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木块A置于的水平面上,通过定滑轮,用不可伸长的轻绳与质量为m的木块B连接。不计一切摩擦。在木块B的重力作用下,绳子一直处于拉直状态, A、B分别向右和向下做加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此时木块B运动的加速度a = ;绳上的拉力T = 。
|
|
| 26. 难度:中等 | |
|
(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天花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
|
| 27. 难度:中等 | |
|
(8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长距离电动扶梯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电子健康秤置于水平的扶梯台阶上,实验员站在健康秤上相对健康秤静止。使电动扶梯由静止开始斜向上运动,整个运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先加速、再匀速、最终减速停下。已知电动扶梯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重力加速g取10m/s2,sin37°=0.6,cos37°=0.8。某次测量的三个阶段中电子健康秤的示数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1)画出加速过程中实验员的受力示意图; (2)求该次测量中实验员的质量m; (3)求该次测量中电动扶梯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1和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