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小球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用vt表示小球某时刻的速度,△v表示小球速度的改变量,s表示小球的位移,Ek表示小球某时刻的动能,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各图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 难度:中等 | |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取10m/s2)( )![]() A. ![]() B. ![]() C. ![]() D. ![]() |
3. 难度:中等 | |
AB是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将一负电荷从A点处自由释放,负电荷沿电场线从A到B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则A、B两点的电势高低和场强的大小关系是( )![]() A.∅A>∅B,EA>EB B.∅A>∅B,EA<EB C.∅A<∅B,EA>EB D.∅A<∅B,EA<EB |
4. 难度:中等 | |
两个异号点电荷的质量分别为m1、m2,电荷量分别为Q1、Q2,相距为d,在库仑力作用下(不计万有引力)各自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静电力常量k,则它们的总动能为( ) A. ![]() B. ![]() C. ![]() D. ![]() |
5. 难度:中等 | |
一个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A点由静止下滑,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而做圆周运动.现在竖直方向上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若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则( )![]() A.小球能过B点,且小球在B点时的动能最大 B.小球不可能过B点 C.小球能过B点,且在B点与轨道之间压力不为0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
6. 难度:中等 | |
![]() A. ![]() B. ![]() C. ![]() D. ![]() |
7. 难度:中等 | |
![]() A.由于电场力对球A和球B做功为0,故小球电势能总和始终不变 B.由于两个小球所受电场力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C.当弹簧长度达到最大值时,系统机械能最大 D.当小球所受电场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大 |
8. 难度:中等 | |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求:![]()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从起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EP= J,动能的增加量△Ek= 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Ep也一定略大于△Ek,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 |
9. 难度:中等 | |
与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设计一个“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Q是水平桌面、PQ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l、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为d(已知l»d),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则窄片K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表达式v1= (2)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间距为l,则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a= (3)该实验中,为了把砂和砂桶拉车的力当作小车受的合外力,就必须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正确的做法是:在 的情况下,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让其下滑,直至 ; (4)实验中,有位同学通过测量,把砂和砂桶的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丙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O的原因是 ;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 |
10. 难度:中等 | |
一物体在某一行星表面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连续的两个1s内,下降的高度分别为12m和20m,若该星球的半径为100km,则环绕该行星的卫星的最小周期为多少?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甲所示,水平传送带的长度L=6m,皮带轮以速度v顺时针匀速转动,现在一质量为1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从A点滑上传送带,越过B点后做平抛运动,其水平位移为s,保持物块的初速度v不变,多次改变皮带轮的速度v依次测量水平位移s,得到如图乙所示的s-v图象. (1)当0<v≤l m/s时,物块在A、B之间做什么运动?v≥7m/s时,物块在A、B之间做什么运动? (2)物块的初速度v多大? ![]() |
12. 难度:中等 | |
![]() (1)斜面倾角α (2)B的最大速度vBm. |
13. 难度:中等 | |
![]() (1)细绳断裂前,两滑块的加速度;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乙的电势能增量的最大值; (3)当乙的电势能增量为零时,甲与乙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
14.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下面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方法的是( ) 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 ![]()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C.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即质点 |
15. 难度:中等 | |
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他们经多次实验和计算后发现:在地面上沿抛出的速度方向水平放置一把刻度尺,让悬挂在抛出点处的重垂线的投影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则利用小球在刻度尺上的落点位置,就可直观地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如图四位同学在刻度尺旁边分别制作了速度标尺(图中P为重垂线所指位置),其中可能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 B. ![]() C. ![]() D. ![]() |
16. 难度:中等 | |
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行星表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m/s2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m/s D.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5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