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 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 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 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
|
| 2. 难度:中等 | |
|
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 果酒发酵过程中通人N2,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 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 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 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
|
| 5. 难度:中等 | |
|
(2016·江苏卷)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 B. 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 C. 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D. 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
|
|
| 6. 难度:中等 | |
|
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B. 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C. 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D. 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
|
| 7. 难度:简单 | |
|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 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 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
|
| 8. 难度:中等 | |
|
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 A. 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 B. 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 C. 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 D. 装瓶后,没有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
|
| 9. 难度:简单 | |
|
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 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杂菌的增殖 C. 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
|
| 10. 难度:中等 | |
|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 A. 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 B. 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 C. 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 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
|
| 11. 难度:中等 | |
|
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 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
|
| 12. 难度:简单 | |
|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温度分别控制在18-25℃、30-35℃ B. 青霉、毛霉、曲霉等真核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 C. 醋酸发酵过程中酒精的减少量不等于醋酸的增加量 D. 制作泡菜时要考虑盐、酒和辛香料的用量以及发酵温度和时间
|
|
| 13. 难度:简单 | |
|
要对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H7N9禽流感病毒毒株进行培养,应该选用() A.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B. 含有多种无机盐的液体培养基 C. 活的鸡胚 D. MS固体培养基
|
|
| 14. 难度:简单 | |
|
下列操作属于灭菌方法的是() A. 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 B. 接种时将试管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C. 啤酒在80℃下煮15分钟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D. 用高锰酸钾熏蒸接种箱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按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按用途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 按培养基成分该培养基属于天然培养基,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类型为异养型 D. 该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大肠杆菌
|
|
| 16. 难度:中等 | |
|
漆酶属于木质素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 B. 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葡萄糖作为碳源,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 C. 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平板划线进一步纯化目的菌株 D. 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
|
|
| 17. 难度:简单 | |
|
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需要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 1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菌能在液体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扩增 B. 噬菌体或大肠杆菌可在蛋白胨培养基中增殖 C. 灭菌的目的是杀灭与目的菌竞争的杂菌 D. 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散细菌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
|
| 19. 难度:简单 | |
|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膝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 、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0C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
|
| 20. 难度:简单 | |
|
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B. 消毒和灭菌的条件、结果、方法和实质是相同的 C. 接种针、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
|
| 21. 难度:中等 | |
|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和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合格的对照分别是 ( ) A. 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C. 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D. 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
| 22. 难度:中等 | |||||||||||||||||||||||||
|
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
A.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D.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
|||||||||||||||||||||||||
| 23. 难度:简单 | |
|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糖 ④不加琼脂糖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③⑤⑧ D. ①④⑥⑦
|
|
| 2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不能分离微生物 B.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C.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 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的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小
|
|
| 2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中不含能量,且人和其他动物无消化纤维素的酶,因此无法作为能源物质 B. 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还原性多糖 C.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 D. 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
|
| 26. 难度:中等 | |
|
某研究小组以紫葡萄为原料制作葡萄酒的基本流程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制作葡萄浆前,对葡萄进行_________和用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制作酵母悬液时,在干酵母中加入少量温水和极少蔗糖,待酵母悬液中出现_______即可。 (2)装瓶后开始一段时间,发酵瓶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是______。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中酒精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下列关于装置中有水弯管作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判断发酵完毕的依据是______。 A.发酵瓶中pH开始下降 B.发酵瓶中停止出现气泡 C.发酵瓶中酒精浓度达到30% D.发酵瓶中酵母菌数量急剧减少 (5)欲利用葡萄酒制作果醋,发酵瓶中应加入的菌种是______,该菌种在________条件下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发酵温度为_________。
|
|
| 27. 难度:中等 | |
|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题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____________,PH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除了中和产生的乳酸外还能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选填“具有透明圈”或“没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4)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
|
| 28. 难度:中等 | |
|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一抑制___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9. 难度:中等 | |
|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
| 30. 难度:中等 | |
|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_______。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上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填图中序号)。 (4)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_____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