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小球藻 ⑤念珠藻 ⑥黑藻 A. ①②③都是原核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B. ④⑤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含有叶绿体 C. 除②③外,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 除①②外,都是自养生物
|
|
| 2. 难度:困难 | |||||||||||||||||||||||||||||||||||||||||
|
某同学在学习了酶的有关内容后想探究某些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有关实验步骤如表格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2号试管因为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滴加碘液不变蓝 C. 本实验也可选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进行检测 D. 本实验中,淀粉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也是实验的自变量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①一个核糖体只能同时结合两个tRNA分子 ②圆褐固氮菌通过内质网合成磷脂 ③酵母菌的细胞核中可以合成rRNA和DNA ④病毒都只含有一种核酸 ⑤用T2 噬菌体侵染肺炎双球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⑥膜蛋白减少不影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 ⑦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的途径是: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酶的分布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ATP水解的酶在活细胞中都有分布 B.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催化丙酮酸转化为CO2的酶 C.人体肌细胞内的DNA-解旋酶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D.酶通过为化学反应供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
| 5. 难度:困难 | |
|
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根据此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出现了两处明显的错误,体现在结构2和4上 B. 结构4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 C. 在细胞分裂末期,7的活动会增强,合成结构8 D. 细胞分裂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结构3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于有颜色反应的观察类实验,显微镜是必备的实验器材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共使用两次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C. 观察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一般不选用新鲜的黑藻叶片 D.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需要设计空白对照组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中为主动运输 B.在植物有丝分裂末期,若高尔基体遭到破坏,可形成双核细胞 C.所有激素的合成都在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参与 D.核糖体是噬菌体、蓝藻、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
|
| 8. 难度:中等 | |
|
用α、β、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P 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DNA的复制 B. ATP 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基因的转录 C. ATP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ATP 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光反应中水的分解
|
|
| 9. 难度:中等 | |
|
如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 ②过程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C. 细胞中①②过程都发生时,③过程也一定发生 D. 若停止光照,则①②过程均不发生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所以吸收葡萄糖的能量由细胞质基质提供 B. 可用蛙红细胞提取较纯净的细胞膜 C. 人成熟的红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 人成熟的红细胞在清水中涨破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
| 11. 难度:中等 | |
|
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强光下生长幼苗的叶绿体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层析。如图为层析的结果(I、II、III、IV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寒冷环境生长的幼苗叶绿体色素层析条带可能与此条带相同 B. Ⅲ、Ⅳ色素条带间距小,说明两种色素的溶解度差异小 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 D. 强光下生长的幼苗吸收红外光的量小于正常光照下的幼苗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
|
| 14. 难度:困难 | |
|
下图1表示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正确的是
A. 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 B. 若将温度升高5℃,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 C. 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 D. 若增加α-淀粉酶的量,则d点左移,e点上移
|
|
| 15. 难度:中等 | |
|
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①具有双层膜 ②分解有机物,合成ATP ③利用气体和产生气体 ④消耗水并生成水 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多种酶 ⑦含有丰富的膜面积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
|
| 16.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分子中 B.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 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 上 D. 正常生物细胞内,既能以DNA转录形成RNA,RNA也能逆转录形成DNA
|
|
| 17. 难度:中等 | |
|
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
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B.①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C.①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D.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
|
| 18.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的两盆植物被完全密封,甲不透光,乙无色透明可透光。光照两小时后,其结果可能是( )
A.甲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B.乙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C.甲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D.乙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
|
| 19. 难度:中等 | |
|
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小麦,若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
A.a上升、b下降 B.a、b都上升 C.a、b都下降 D.a下降、b上升
|
|
| 20. 难度:中等 | |
|
某人为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做实验如下:在容器内加入底物和酶混合溶液,先将温度由0℃逐渐升至80℃,得到产物生成曲线如图甲。然后,他又将温度由80℃逐渐降低至0℃,则后一阶段产物量变化曲线是图乙中的
|
|
| 21. 难度:中等 | |
|
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在缺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给予光照,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14CO2,结果在基质中检测到含14C的光合产物。为证明 ①光照条件下,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ATP、[H]等物质; ②CO2被还原成光合产物的过程不需要光。在上述实验进行的同时,应追加一个怎样的实验(已知肯定要加14CO2)来说明问题 A.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B.备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C.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D.备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H]
|
|
| 22.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B. 在HIV中由A、G、U、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C. 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RNA D.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只有一种单糖
|
|
| 23. 难度:中等 | |
|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合成的膜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加工 B.水绵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 C.蓝藻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 D.酵母菌核基因的表达在细胞核中完成
|
|
| 24.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支架”或“骨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B.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C.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蛋白质 D.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
| 25. 难度:中等 | |
|
为探索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幼苗.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种养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00%)中相应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水稻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V硅离子>V水〉V镁离子; ②番茄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V硅离子>V水>V镁离子 ③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⑤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与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 ⑥水稻和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Mg2+和Si4+需要叶绿体直接供能。 A. ②⑥ B. ①⑥ C. ②④ D. ①③⑥
|
|
| 26. 难度:中等 | |
|
甲图中,A、B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气球可膨胀、收缩;其中B已死亡。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CO2缓冲液(维持气球内CO2浓度不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到水面的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每次实验后指针复零。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将向右偏转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点的含义为O2释放量最大 C. ce段说明随灯光距离的增大,O2释放量减少 D. f点与a、b、c、d点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同,但数值较小
|
|
| 27. 难度:中等 | |
|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在热泉中的嗜热菌中提取了高温淀粉酶,有关高温淀粉酶的实验研究如下图所示(曲线①为相对酶活性,曲线②为残余酶活性)。(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酶活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是30℃ C. 曲线②各数据点的数据是在80℃时测得的 D. 低于最适温度下保温不影响残余酶的活性
|
|
| 28. 难度:中等 | |
|
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为负值 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
|
|
| 29. 难度:中等 | |
|
某多肽有30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30位(见图);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30肽含有肽键29个 B. 该30肽至少含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5个 C. 肽酶X完仝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某酸29个 D. 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30肽多了4个
|
|
| 30. 难度:困难 | |||||||||||||||||||||||||||||||||||||||||||||||||||
|
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并按表内要求完成操作。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中的数值:A_______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_______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____________。
|
|||||||||||||||||||||||||||||||||||||||||||||||||||
| 31. 难度:中等 | |
|
图A、B、C、D分别是四类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图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K+ 在进入A细胞时,需要消耗细胞质基质以及[ ] _____提供的能量,表明K+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 (2)B图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______(填标号),观察A图⑤和B图中4两种细胞器时需染色的是[ ]______。 (3)图A、B、C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填标号),图A、B、C中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
|
| 32. 难度:困难 | |
|
如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填“葡萄糖”、“乳酸”或“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右侧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性。 (5)图甲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______,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
|
| 33. 难度:中等 | |
|
某生物实验小组将某种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绿色植物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昼夜不停进行光照,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________。若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的条件下,该植物______(能/不能)正常生长 (3)该实验小组在提取与分离该植物的色素过程中,偶然发现其缺失叶黄素色素带。 ①缺失该条色素带的植株主要对____________光的吸收能力减弱。 ②为了研究缺失该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更加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_____(填“甲”或“乙”)植株。当光照强度为10 klx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25klx时,植株甲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____mg.m-2.H-1。(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
|
| 34. 难度:中等 | |
|
多氯联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有机物质,呈油状液体,污染土壤后很难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为消除这种污染,科研人员计划从受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
(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________,接种到以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 (2)对初步提取到的菌株要进行____________,一般操作方法有两种,右图表示_________法。 (3)将l ml酵母菌溶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58,据此可得出每升溶液中酵母菌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