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一种生物的核酸只由4种核苷酸组成,则该生物一定不是细胞生物 B. 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C.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它能参与某些代谢过程 D. 彻底水解糖原、淀粉、蔗糖得到的单糖都是葡萄糖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硫氨酸的R基团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团的不同引起的 C. 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 D. 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 主要存在于硝化细菌拟核中的核酸由5种碱基构成 C. 病毒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 D. 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图表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内切去甲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后,可转变成由α、β两条肽链构成的有活性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 B. 高尔基体加快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并参与肽链的剪切加工 C. 胰岛素含有50个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α、β两条肽链
|
|
| 5. 难度:简单 | |||||||||||||||||||||
|
对下表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可能是麦芽糖溶液 B. 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 C. 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D. ②是紫色,③是核苷酸
|
|||||||||||||||||||||
| 6. 难度:困难 | |
|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 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 C. 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
|
| 7. 难度:中等 | |
|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项技术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 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 B. 信息交流功能 C. 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D. 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
|
| 8. 难度:中等 | |
|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载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B.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C. 磷脂双分子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
|
| 9. 难度:中等 | |
|
如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 B. 图b表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C. 两图所示意的结构中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D. 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
|
| 10. 难度:中等 | |
|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 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 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
|
| 11. 难度:中等 | |
|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图1所示。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
A. 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 C. 图2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D. 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B. 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加快 C. 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D.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
|
| 13. 难度:简单 | |
|
生产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品质,故生产过程中需降低其活性.如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PPO能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 B. pH为8.4时,温度高于90℃,PPO的活性将进一步降低 C.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为80℃、pH控制为8.4 D. 温度相同,pH为 7.8比8.4时该酶的酶促反应产物要少
|
|
| 14. 难度:中等 | |
|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B.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中含量很多 C. 典型神经递质和ATP都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D. 作为信息分子的ATP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
|
| 15. 难度:中等 | |
|
图1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示意图,图2中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
|
| 1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其数目加倍 B. 细胞分裂间期开始时与结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相同 C. 细胞周期中染色质与染色体形态的转化有利于精准地均分核DNA D. 植物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
|
| 17. 难度:中等 | |
|
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 1 B. 2 C. 3 D. 4
|
|
| 18. 难度:简单 | |
|
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为4a,乙类细胞核DNA量为2a,丙类细胞核DNA量为2a~4a。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甲类细胞和乙类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 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 C. 乙类细胞中可能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 D. 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类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
|
| 19. 难度:中等 | |
|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细胞增殖过程中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所示)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指标,可评价细胞增殖的状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B. PCNA可能影响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C. PCNA可能与DNA分子的复制有关 D. 癌细胞中PCNA含量可能较正常细胞高
|
|
| 20. 难度:中等 | |
|
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某普通培养液中子代细胞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根据图示,判断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最可能是:
A. 12个b B. 6个a,6个b C. 6个b,6个c D. 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
|
| 21. 难度:中等 | |
|
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 B. ③的子叶颜色与F1子叶颜色相同 C. 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 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
|
|
| 2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 两个遗传定律发生的实质体现在F2出现了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 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 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
| 23. 难度:简单 | |
|
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传给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雌蕊,得到籽粒胚的基因型最多有( ) A. 3种 B. 4种 C. 6种 D. 9种
|
|
| 24. 难度:困难 | |||||||||||||
|
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 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D. 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
|||||||||||||
| 25. 难度:中等 | |
|
已知玉米子粒的颜色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 测交后代中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 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 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
|
| 26. 难度:困难 | |
|
科学家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筛选出抗冻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烟草(假定抗冻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抗冻蛋白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抗冻烟草和普通烟草(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比值分别是( )
A. 1:0 3:1 15:1 B. 3:1 3:1 9:6:1 C. 1:0 1:1 9:6:1 D. 1:1 3:1 15:1
|
|
| 27. 难度:中等 | |
|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A. 3和4 B. 1、3和4 C. 2、3和4 D. 1、2、3和4
|
|
| 28. 难度:中等 | |
|
下面分别为DNA、tRNA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示DNA分子中的⑤为氢键,tRNA中的b为磷酸二酯键 B. DNA分子复制、切割目的基因片段时分别破坏的化学键为⑤⑥ C. tRNA 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 D. c处表示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
|
|
| 29. 难度:中等 | |
|
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中,A≠C的情况下,下列公式会随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的是( ) A. C/G B. (A+T)/(C+G) C. (A+C)/(G+T) D. (G+A)/(T+C)
|
|
| 30. 难度:简单 | |
|
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I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与作为对照的正常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十分肥胖,而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一现象说明基因( ) A. 在DNA上 B. 在染色体上 C. 具有遗传效应 D. 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
|
| 31. 难度:中等 | |
|
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秆皱形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
|
| 32. 难度:中等 | |
|
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B. ②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C. 图中只包含有两个不同的物种 D. 三倍体无子西瓜可能产生极少量可育的配子
|
|
| 33. 难度:中等 | |
|
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是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A. 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 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C. 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D. 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
|
| 3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图示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 A. C.
|
|
| 35. 难度:中等 | |
|
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 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 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D. 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
|
| 36. 难度:中等 | |
|
研究人员对某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血糖水平、体温、内环境pH值三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三项生理指标均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 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排汗增加以加强散热,有利于维持体温稳定 C. 三项生理指标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都直接参与了调节 D. HCO3—、HPO42-等离子对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
| 37. 难度:中等 | |
|
如图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能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 B.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②上双向传导 C. ③和⑤往往包含多个突触 D. 切断④不影响感觉的形成
|
|
| 38. 难度:中等 | |
|
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 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 阻断了部分K+通道 C.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
|
| 39. 难度:中等 | |
|
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B.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 C. 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D. 在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甲状腺、汗腺都是下丘脑神经调节的效应器
|
|
| 40. 难度:简单 | |||||||||||||
|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
|||||||||||||
| 4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
| 42. 难度:中等 | |||||||||||||||||
|
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
|||||||||||||||||
| 43. 难度:中等 | |
|
如图所示的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 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 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
|
| 44.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戊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图1中戊和丁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 调查图1中的甲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 C. 丁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时,数量变化可能如图2中的曲线X D. 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要得到丙的最大持续捕获量,应选在图2中的b点,图3中的t2时刻
|
|
| 45. 难度:中等 | |
|
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 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 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 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
|
| 46. 难度:简单 | |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 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 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
|
| 47. 难度:中等 | |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 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 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
|
| 48.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 B. 食物链越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会越低 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 49. 难度:中等 | |
|
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 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 C. 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 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
|
| 50. 难度:中等 | |
|
如图为福建省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 B. 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b+c+e C. 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 D. 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样方法
|
|
| 51. 难度:中等 | |
|
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只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若甲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8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____kJ。
|
|
| 52. 难度:中等 | |
|
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F1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也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判断。 实验步骤: 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__; ②用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