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试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C.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D. 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性状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 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16

C. 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D. 亲代紫花植株的测交后代紫花:白花=1:1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Xb、aY、Y    B. Xb、aY、Y    C. aXb、Y、Y    D. AaXb、Y、Y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 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女儿正常

B.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C.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子女均正常

D.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则子代噬菌体中

A. 部分含有32P,全部不含35S    B. 全部含有32P,全部不含35S

C. 部分不含32P,全部含有35S    D. 全部含有32P和35S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每个双链DNA分子通常都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每个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 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D. 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4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合成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 ①③④②⑤    B. ③①⑤④②

C. ③①④②⑤    D. ①④②⑤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②在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只有磷酸基、不同的基团只有五碳糖

B. ①为启动上述过程必需的有机物,其名称为R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C. 上述过程不会发生在根尖细胞的线粒体中

D. 转录完成后,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B. 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C. DNA可来自DNA的复制和RNA的逆转录

D. RNA只能来自DNA的转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如图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 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 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 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可研究1、2、3、6、7号染色体上DNA序列的碱基组成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践活动,以下调查方法或结论不太合理的是

A.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B. 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C.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D. 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高,则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 单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

C. 人工诱变育种    D. 基因工程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 ddRR1/8

B. ddRr1/16

C. ddRR1/16ddRr1/8

D. DDrr1/16DdRR1/8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关于基因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中有一种酶叫EcoRI能够识别GAATTC序列

B. DNA连接酶被称为基因的“剪刀”

C. 质粒是运载体,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D. 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形成的

B. 自然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 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 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 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 免疫调节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 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趋势

B. 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C. 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D.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甘肃玉树县的结古镇海拔3 950米,20104月,在地震抢险期间不少官兵出现头痛、恶心、胸闷等高原反应,补救措施是针对性的吸氧、强心治疗。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吸氧有利于细胞的呼吸作用,维持能量的供应

B. 补液是补充氯化钠溶液,提供能量

C. 强心可通过药物维持心率的正常跳动

D. 内环境的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增加

B. 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 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 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膜内局部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C.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D. 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B.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吞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C.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 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   )

A.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

D.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

C. 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在脑干

D.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 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 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 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 甲图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

B. 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

C. 神经递质在释放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D. 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 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个体的身髙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 0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0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

B. 由⑤×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有可能是一个新物种

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6

D. 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A. 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B. 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C. 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D. 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毛细血管壁;红细胞;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肌肉细胞缺氧时,pH会升高,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pH会维持相对稳定

B. 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 ②中的氧气到达需要经过4层膜,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D. ③相比,中含有蛋白质而中不含蛋白质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下列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C5和CO2反应生成C3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相应的酶水解 

⑤碳酸钠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氢钠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 ②④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⑥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 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 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 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 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有关选项中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时甲图中④处上侧是正电位,下侧是负电位

B. 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像,刺激b肌肉收缩,但不属于反射

C. 图甲中结构②都分布在突触小体中为③中物质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D. 图乙中的X所示为传入神经元,其右侧结构d可以产生感觉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 乙图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

C. 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⑤点

D. 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极化状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西葫芦的果皮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绿、黄色三种色素在果皮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根据上图可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BBtt的西葫芦与纯合的黄果皮西葫芦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讲,F2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发现在某个黄果皮西葫芦果皮上长有一块白斑,如果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发生突变的是哪个基因?________,并可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填写下面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关系图

(1)下列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什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表示___________过程;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广大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杂交得F1, F1自交得F2,F2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_______。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____________,可获得纯种矮秆抗病类型。

(2)要在短时间内获得上述矮秆抗病品种,可选(填字母)__________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技术。

(3)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选择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途径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可行。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通过_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液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如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___的调节,使皮肤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使汗腺的分泌增多,从而维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诺贝尔奖使“囊泡运输”这个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成为获奖大户。通过研究,科学家揭开了细胞内物质运输和投递的精确控制系统的面纱,该系统的失调会带来诸如神经学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学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

(1)囊泡运输是所有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物质运输方式,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

(2)神经细胞在囊泡运输研究中最具代表性,上图表示突触处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模式图。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通常指该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膜。从图中信息分析,此时突触后膜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3)I型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囊泡运输问题,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传递到细胞外的血液中,使靶细胞中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活动____________(加强,减弱,不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