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如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结构①和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 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

C. 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D. 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液中进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B.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C.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共同参与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钙离子 

②葡萄糖  

③氨基酸  

④呼吸酶  

⑤纤维蛋白原

⑥血红蛋白 

⑦消化酶  

⑧神经递质

A. ④⑤⑥⑦    B. ④⑥⑧    C. ④⑥⑦    D. ④⑥⑦⑧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A. 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B. 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c处保持静息电位

C. 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D. 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c处产生动作电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 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 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 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D. 新生婴儿的⑤兴奋,就会引起①兴奋;正常成年人的⑤兴奋,①不一定兴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 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D. 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和准确等特点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正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A. 人一段时间不进食时,人体可通过A→C→D→E途径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维持血糖平衡

B.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可以通过A→B→E过程使手迅速缩回,属于神经调节

C. 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有(  )项

①体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三    B.四    C.五     D.六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以直接产生大量抗体

B.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 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 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 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 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 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 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

D. 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d

B. 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f

C. 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

D. 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如表数据说明(  )

琼脂中生长

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

的角度/α°

0

3

7

12

15

18

15

10

 

A. 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不同

B. 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其他激素无关

C.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 mg/L左右

D.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定在de之间

B. 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 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 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②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③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④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⑤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A. 三项    B. 四项    C. 五项    D. 六项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番茄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杂草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措施中属于控制有害动物生物防治的是

A施加农药杀死害虫

B释放性外激素干扰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降低出生率

C直接打捞湖水中蓝藻,减轻水华危害

D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种群的K

C直接影响野生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防治害虫时,应该在某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进行捕杀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的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捕食,乙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甲种群

B. 甲种群对乙种群的进化起抑制作用

C. 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

D. 一般来说,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多于甲种群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群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快

B. 人类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C. 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D. 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14年6月,江西某一坡地因持续暴雨而发生坍塌,2015年的9月,有关官员检查时发现该处出现了新的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段时间该处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B.在发生坍塌后,该坡地最先出现的生物可能是地衣

C.在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全部草本植物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    )

A. 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

B. 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C.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D. 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需要能量驱动

B. 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C. 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D.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农田生态系统直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活资料,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玉米田中某种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 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C. 研究该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D. 随机扫取玉米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 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关于该生态农业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态农业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 提高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 许多野生生物是新药开发的原料

B. 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C. 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沙漠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B.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 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D.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 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C. 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2、4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

D. 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原因是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B.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c/a

D. 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的同化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Ⅱ中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B. 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C. Ⅰ中物种丰富度比Ⅱ中低

D. Ⅰ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Ⅱ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的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实现能量的反复利用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下表显示2017年孝感市东北部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A. 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 就地保护是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 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D. 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猫的蓝眼与黄毛    B. 果蝇的残翅与长翅

C. 豌豆的圆粒与黄粒    D. 兔子的长毛和细毛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下面四组杂交实验中,可以确定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

A. 高茎×高茎→高茎    B.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C. 矮茎×矮茎→矮茎    D. 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下列可“双向”进行的是  

A.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C.人体血浆和组织液间的物质转移

D.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能量流动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图Ⅰ中的丁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 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图Ⅰ中的乙所处的营养级

C. 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图Ⅱ中的乙

D. 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时,图Ⅱ中的甲会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下丘脑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⑦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④⑤⑥⑦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 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 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 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A甲状腺激素

D. 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抗利尿激素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科学家对豌豆进行了不同处理,如下图所示,然后检测豌豆植株节间的赤霉素(GA)含量(由柱高表示)。依据所学知识,判断相关叙述中不确切的是

A. 赤霉素通过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而引起植株增高

B. 去除顶端后,节间生长变快

C. 外源生长素可代替顶芽的作用,促进赤霉素的合成

D. 顶端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 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 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有几项正确的有几顶(  )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5)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6)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7)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8)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A.     B.     C.     D.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方法或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需保持细胞的活体状态

B.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吸取培养液制临时装片前要将试管静置后才能取样

C. 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可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判断CO2的产生量

D. 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少量SiO2是为防止研磨时叶绿素被破坏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1体液是指细胞外液

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4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5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复杂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6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7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8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9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A.     B.     C.     D.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AA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为双眼皮,aa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为单眼皮,Aa基因型的个体中男性为单眼皮,女性为双眼皮。现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则

A. 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B. 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C. 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D. 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_________法;若很长一段时间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將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B的含义为____________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____。若A中能量为1.6×109 kJB中能量为1.4×109 kJ,C中的能量为0.4×109 kJ,其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 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详细信息
52. 难度:困难

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

,图1)

注:数字分别为叶片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总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

(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________。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饱和点的变化是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________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__________________。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________。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

(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53. 难度:困难

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 控制隐性性状。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做出这一判断是根据哪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与F1中红果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F2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_____________

(4)如果需要得到纯种的红果番茄,你将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2自交得F3,F3中稳定遗传的红果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