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C.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D.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满分5 manfen5.com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图1内表示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

B.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

C.图2轴突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B.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

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D.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D.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吞噬细菌

B.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T淋巴细胞

C.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体特定的部位产生,并作用于该部位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激素的运输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现象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

①根的背光生长   ②茎的背地生长   ③茎的向光生长

④顶端优势       ⑤除草剂的应用   ⑥无子果实的培育.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  )

A.都是生物体内高效而微量的有机物

B.都能直接参与细胞的各项代谢活动

C.均对生物体生命活动起促进作用

D.均由核糖体合成后运送到作用部位而起作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14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大豆植株的根部常有一些根瘤,其中的根瘤菌可为大豆植株提供氮素,而大豆植株可为根瘤菌提供有机营养.大豆植株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属于(  )

A.捕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寄生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①③⑥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填选项序号)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2)当血糖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      细胞分泌胰岛素.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4)若④表示侵入内环境的SARS病毒,人体在免疫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的是      细胞,注射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的原因是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进而影响      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突触小体的      中有神经递质,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      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      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4)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      ;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5)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2)A的名称是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和[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将结核杆菌释放到体液中,通过与      特异性结合而被灭活,最后由      清除.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是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请根据题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      符合马缨丹初期疯狂蔓延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      的特性.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      ,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      点后进行.

(3)若环境条件不受破坏,自然界一定空间中的种群数量能维持在图中f点对应的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K值.

(4)若图中曲线I、Ⅱ表示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含义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