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A. B. C. D.
|
|
| 2. 难度:中等 | |
|
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
|
| 3. 难度:中等 | |
|
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如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象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兴奋在神元之间的传导需要能量;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
|
| 4. 难度:中等 | |
|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
|
| 6. 难度:中等 | |
|
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
|
| 7. 难度:中等 | |
|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增加
|
|
| 8. 难度:中等 | |
|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
| 9. 难度:中等 | |
|
让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 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 B.生活中与患者握手易感染HIV C.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
|
| 10. 难度:中等 | |
|
某动物园中,一只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该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物质,使之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质分别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 D.胰岛素和葡萄糖
|
|
| 11. 难度:中等 | |
|
科学家做过如图试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另一试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试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
|
| 12. 难度:中等 | |
|
如图表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
|
| 13. 难度:中等 | |
|
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塑料薄膜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入冷库中低温保存
|
|
| 15. 难度:中等 | |
|
如图中,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
A.④③ B.③④ C.②③ D.③②
|
|
| 16. 难度:中等 | |
|
在对某地的麻雀种群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这些麻雀腿上套好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则该地的麻雀大约有( ) A.2 000 只 B.400 只 C.200 只 D.500 只
|
|
| 17. 难度:中等 | |||||||||||||||||||||||||||||||
|
下列选项中,经过采收后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A.A B.B C.C D.D
|
|||||||||||||||||||||||||||||||
| 18. 难度:中等 | |
|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
|
| 19. 难度:中等 | |
|
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
|
| 20. 难度:简单 | |
|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到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
| 21. 难度:简单 | |
|
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
|
|
| 22. 难度:简单 | |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导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 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
|
| 23. 难度:简单 | |
|
有关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六营养级.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
| 24. 难度:简单 | |
|
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
|
| 25. 难度:简单 | |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
|
| 26. 难度:简单 | |
|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
|
| 27. 难度:简单 | |
|
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 )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
|
| 28. 难度:简单 | |
|
若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
|
| 29. 难度:简单 | |
|
如图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C.
|
|
| 30. 难度:简单 | |
|
在某一动物种类丰富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B.食物链和食物网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各类生物所含有的能量值基本不变 D.各种群的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
|
|
| 31. 难度:简单 | |
|
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不可缺少的是图中哪两类生物(用甲、乙、丙表示)? . (5)乙代表生态系统哪类成分? ,该类成分体内是否都有线粒体? .
|
|
| 32. 难度:简单 | |
|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号和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 和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
|
| 33. 难度:简单 | |
|
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 4 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