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沙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这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西周政治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B. 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 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宗法制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B. 都以血缘为纽带

C.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D. 都维护了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 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疆域规模的扩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变局”的表现之一是

A. 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

B. 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

C. 分封制度的日渐强化

D. 神权与王权逐渐结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摘自《哈佛中国史》)材料介绍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皇帝制与郡县制

B.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丞相制与刺史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汉书》中记载的“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的官职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中书令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异姓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

A. 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

B. 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

C. 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南宋时期实行宰辅互兼体制,宰相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这一做法

A. 削弱了君主集权

B. 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

C. 加剧了冗官现象

D. 体现了崇文的治国理念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

A. 中书省一礼部一虞部

B. 门下省一刑部一虞部

C. 枢密院一户部一虞部

D. 尚书省一工部一虞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为此,宋太祖

A. “罢相,设五府、六部……等署,分理天下庶务”

B. (于)“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C. “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打破士族垄断官场局面

D. (令)“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

A. 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 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 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 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题文)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

A. 君弱臣强权臣擅权    B. 中央集权制度削弱

C. 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 相权仍能制衡皇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的结果是

A.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B. 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C. 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 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依据相关知识判断:六部最高首长的官阶由正三品提高到正二品,六部成为平行的帝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应发生在

A. 秦朝建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B. 唐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C. 明裁撤中书省,“君相合一”

D. 清代内阁之外别设军机处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 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 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军机处的职能是

A.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 负责监察百官

C. 主管内阁六部

D. 掌握行政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    )

A. 加强君主专制    B. 提高行政效率

C. 避免决策失误    D. 强化地方管理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 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 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D. 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沉淀的精华。追溯当今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源头应是

A. 《人权宣言》

B.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和罗马法

C. 《权利法案》

D.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俗话说:“一方水士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士人情。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是

A. 君主专制强化

B. 城邦国家的建立

C. 公民政治盛行

D. 缺乏文明的基础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农耕文明

C. 小国寡民

D. 寡头政治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形容某座城市时写道:“男人就是城邦”。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 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其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执政官

D. 元老院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图为记载着放逐者名字的陶片,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的历史资料能够见证

A.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B. 克利斯提尼确立了雅典民主制

C. 伯利克里完善了雅典民主制度

D. 雅典民主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雅典执政官梭伦为了实现一部分人的自由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财产等级制

C. 陶片放逐法

D. 发放津贴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伟大属于罗马”。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开端《十二铜表法》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 维护帝国皇帝根本利益

D.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很早的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选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影响。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质”区别。

(2)材料二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