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A. 分封制度

B. 世袭制

C. 宗法制度

D. 皇帝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

A. 信仰

B. 财产

C. 血缘

D. 地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韩非子》载:“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这一政治构想的是

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例行文化专制政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皇帝制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 宗法制

B. 君主专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一举措

A. 导致了七国之乱

B. 形成郡国并行制度

C. 削弱了王国势力

D.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

A. 社会宗法观念

B. 血缘亲族团结

C. 家族观念流行

D. 散漫自私意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统一六国

C.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D. 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皇帝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中国拥有先进的政治体制”。这主要指的是

A. 三公九卿制

B. 行省制

C. 内阁制

D. 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 郡县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军功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

A. 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

B. 废丞相,权分六部

C. 废行省,设三司

D. 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

A. 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 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C. 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 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图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行政管理制度?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的管辖的。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