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 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B. 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文明中最辉煌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 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末

D. 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经使用指南针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清朝时,山西商人在青海、北京、云南、湖南、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大商号“都一处”、“六必居”等都是山西商人首创和经营的。另外,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由此可知

①晋商是当时最强的商帮                 ②晋商活动范围广泛

③长途贩运贸易由此出现                 ④晋商文化影响至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 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 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 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明清思想家的民主思想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宣告宋明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D. 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作为“世家”来记载。与之相关的背景是

A. 司马迁记史不严谨

B. 孔子被追封为诸侯

C. 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 汉武帝最崇拜孔子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其中“先生盛德”主要指

A. 指挥国民革命军北伐

B. 组织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敌

C. 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

D.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我国现行宪法通过于1982年,至今已经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修正案,对其进行修改。下列内容属于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的是

A.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

A. 注重调解商业纠纷

B. 重形式且程序繁琐

C. 保留习惯法的痕迹

D. 道德意识融入法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其意在说明

A. 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B. 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

C. 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D. 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宋朝时,“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出当时

A. 国家失去对农民的控制

B. 政府田赋收入减少

C. 自耕农的比例增加

D. 农村土地兼并严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13-1948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单位:万元)

 

1911/19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1948

增长%

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4

73414

-16.35

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20079

6.72

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

合计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3

654992

-3.61

 

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 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    B. 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C. 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85年1月,国务院发布政策指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这一调整

A. 有效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 使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

C. 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活跃    D. 标志着农村改革的完成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21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京城初次设立电车,潘疑选起,困难滋多。”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表明

A. 民国政府不重视交通建设

B. 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

C. 商会比较关注民众的利益

D. 近代化的道路阻力重重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二十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A.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促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表明中国生产力有巨大飞跃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题文)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A.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 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D. 提倡“新经济”模式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对战后福利国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B.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C. 消除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D.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苏俄(联)的哪一项经济措施能佐证邓小平的这一观点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体制

D.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 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 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赫鲁晓夫改革中“物质利益原则”推动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A. 巩固区域集团化

B. 消除国际竞争

C. 推动贸易自由化

D. 促进国际合作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据统计,1948—1966年世界自由贸易额增长了6.6%,1966—1977年增长了9.2%,20世纪90年代大约相当于1980年的两倍。这反映出

A. 联合国日益发挥着核心作用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 两极格局决定世界贸易增长

D. 区域集团化已成主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阳明    D. 王夫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下面,引起了朝廷的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说明

A. 中西方文化科技存在差异

B. 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 西方传教士在华广受欢迎

D.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因为

A. 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 民众群体更为广泛

C. 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 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唐朝的吏部

C. 宋朝的枢密院

D. 明朝的内阁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里,东至王江径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

A. 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    B.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C. 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D. 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货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货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货款买股票。上述消费方式

A. 使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B. 埋下了经济发展隐患

C. 消除了生产过剩问题

D. 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张謇全集》中,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历史现象,现摘录部分,整合如下:

张謇,江苏常熟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1896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荻净利约370余万两。1914年,张謇在台城南门口河南创办了泰属贫民工场一所,建房80余间,占地30亩,雇工进行毛巾、藤器、缝纫等项工艺的生产。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赢利就高迭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总计从1914年后的几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

但是1919年以后,张謇的企业日益艰难,“实业救国”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

结合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记录,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经济史上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记录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政府于758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榷盐法,实行官产、官销。安史之乱后,刘晏就任盐铁使,对旧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刘晏在榷盐法中引入商人与商业机制,政府只把住了生产和食盐总批发两个环节,榷税寓于批发价格之中,商人享有充分的销售权。为了调动盐商的活力,刘晏简化对盐商的税收,商人还可纳代钱购盐,他修治河道以便利往来贩运货物,并完全放开盐价,“粜盐商,纵其所之”。

刘晏还严格查禁不法盐商与私盐,创设十三巡院,职掌“捕私盐者”。政府始终保有一部分食盐储备,必要时投放市场以稳定盐价,又在距盐产地较远的江岭一带设立常平盐,“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粜民”。由此盐商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白居易诗云:“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新唐书·食货志》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伯、百官禄俸皆仰给焉!”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榷盐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榷盐法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新面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实质。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年),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在其多方面的贡献中,有关农学成就最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汇集在其集几十年心血结晶的农学著作《农政全书》中。

《农政全书》共60卷,分12部分,凡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和技术知识等,应有尽有。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验,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亲身实验的成果。尤为突出的是,《农政全书》中还融合了部分外来的农业知识,如《水利部》编进了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投合译的《泰西水法》,专门介绍17世纪初西方水力学原理和新式提水工具。该书还反映了徐光启重视实践及人定胜天的思想。他批判了以往保守的“风土论”,认为只要钻研耕作技术,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就能打破风土界限,北方可以种水稻,薄地可种棉花。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启《农政全书》成书的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