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 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D. 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

A. 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B. 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

C. 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

D. 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题文)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C.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 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不一致

A. 理性寻找爱国与法制平衡点

B. 正义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制裁

C. 盲动的民族主义破坏民国法制

D. 以违法的行为表达爱国不可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

A. 内朝成员

B. 三省长官

C. 内阁大学士

D. 军机大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属于《南京条约》的是

A. 开放天津

B. 协定关税

C. 开设工厂

D. 公使驻京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A. 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

B. 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C. 港澳台实行完全一致的政策

D. 和平统一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的是哪一类

A. 王室子弟

B. 功臣

C. 商代贵族

D. 诸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题文)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

A. 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    B. 闽南、两广一带

C. 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    D. 宁夏、陕西一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A. 刺史

B. 三司使

C. 枢密使

D. 参知政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从《告台湾同胞书》到邓小平的多次谈话,“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逐步形成。其基本内容就是

A.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 大陆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港、澳、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 大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港、澳、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 大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

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 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 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 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银元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为商埠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我们认为(我   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这个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212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82名“贤”相和26名“奸”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 震慑官员

B. 整治朝纲

C. 罢除丞相

D. 强化君权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开放通商口岸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 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西周的诸侯国中,从分封对象看与其他国类别不同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清政府甲午战败后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台湾军民的反应包括

①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

②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组成义军

③刘永福领导黑旗军誓师抗日

④在大甲溪地痛击日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是

A.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B. 中共一大

C.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

D. 国民党一大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该段文字可能出自

A. 《申谕英夷告示》

B.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C.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D. 《自卫抗战声明书》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华社发表叶剑英的谈话:“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该谈话最初发表于

A. 1980年

B. 1981年

C. 1984年

D. 1992年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清末名臣吴永亲眼目睹了“庚子之拳匪,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的情形而写成了《庚子西狩丛谈》,对此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庚子西狩丛谈》是研究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出逃过程的第一手资料

B. 与此“两宫西狩”事件有关而签订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C. “两宫西狩”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庚子西狩丛谈》成书时间至少在1900年后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37年针对某一事件后,中共中央通电发出号召:“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致电蒋介石,表示愿意接受国民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由此可知此事件为(  )

A. 七七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南京大屠杀事件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说起辛亥革命总会联想到孙中山,一百多年来孙中山一直得到各自不同立场甚至互相敌对的中国人的共同称颂,对孙中山评价如此之高是因为其(  )

A. 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    B. 为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做出巨大贡献

C. 领导资产阶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D. 收回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

A. 秉笔直书

B. 知往鉴来

C. 经世致用

D. 详今略古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中共某次会议决定,“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这次会议是中共洛川会议

②决定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③该决定指导了整个中国抗日战场

④该会议召开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延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下表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该表可以直接用来证明(  )

A.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贡献最大

B. 中国是坚持反法西斯时间最长的国家

C. 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D. 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起责任”。规定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实行(  )

A. 三权分立    B. 责任内阁制    C. 民主共和政体    D. 君主立宪政体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收回被列强侵占的主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将汉口、九江英租界收回是在(  )

A. 国民大革命期间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如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以下对该军事行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行动发生在解放战争的第二年

B. 参战军队隶属晋冀鲁豫解放军

C. 由刘伯承、邓小平直接指挥

D.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推动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是指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改革开放的深化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指出:“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但还要懂得去运用在此基础上的广泛的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样动员起来的力量就会更多了。”这里的“统一战线”是指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国多领域“拨乱反正”。以下属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是(  )

A. 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B.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 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中国政府首次阐明这一政策的文件是(  )

A. 《告台湾同胞书》

B.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邓小平曾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这说明统一后港澳台的共同之处有

①享有高度自治权

②原有政治、经济制度不变

③必须走资本主义道路

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翻开中国历史,可以说古代中国是专制统治者为确保个人皇位而不断添庙增官的历史,近代中国是在落后状态下追求民主,法制的奋斗史和在西方枪炮下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史。

材料一

秦与西汉初年的丞相府,兼决策与执行于一体,丞相的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但到武帝时代,为加强君主专制,将相权一分为二,至东汉,台阁成为王朝权力的中枢,三公九卿形同虚设;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演化,隋唐又有了新的三省六部;宋则是中书、枢密、三司三足鼎立;至明朝,又废除宰相制,有了六部尚书直领于君主等。

--任怀国《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生不逢时,从它诞生至今已过100多年,但它仍然是人们议论的焦点,有说它如何如何的不是,并指责孙中山后来维护《临时约法》的斗争也被指斥为违法行为。这些尽管只是少数人的看法,多数人的看法还是肯定《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

--摘自《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

材料三

在攻陷南京后,日军主力向北进攻重要的交通枢纽徐州。但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但中国军队最终在5月19日不得不撤出了徐州。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汉武帝时代设立何种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二的?明朝哪位皇帝废宰相?之后设立何种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材料一呈现何种演变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指出此大捷由哪个将领指挥领导?结合所学知识,除此战役之外,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各列举一个重要战役。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手迹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七律·长征》(193510)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点燃“星星之火”所创立的理论和摸索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远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简述我国是如何进行“新长征”的。

(4)综上,请分析民主革命时期的“长征历程”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长征之路”体现了哪些共同的精神?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