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 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C. 甲午中日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 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 倡导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 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大致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出现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 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

C. 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 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A. 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 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 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下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洋人的朝廷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D.相互提携共同奋斗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名发命令说:“我军应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为打破敌之囚笼政策,决定乘目前青纱帐和雨季时节,利于隐蔽及不利日军机械化作战,争取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袭正太路。”按照上述命令要求发动的战役应是

A. 太原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淮海战役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官僚政治的弊端

C. 中央集权的削弱 D. 行政效率的低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以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但它却不断巩固,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其原因主要是

A. 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 1875年宪法确保了共和政体的延续

C.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D. 总统强大权力的保障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提出法案,但只有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由此可见

A.帝国议会没有发言权    B.联邦议会拥有决策权

C.德国是君主专制政体    D.政治体制有专制色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汉诺威选帝侯继英国王位,由于乔治一世来自德意志汉诺威,对英语和政务不熟悉,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料理国事。乔治一世的以上特点

A. 有利于内阁制的形成

B. 造成了英国统治的极端腐败

C. 有利于改善德意志和英国的关系

D. 标志着内阁制的形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 “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 “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 “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漫画“驴象之争”是美国政治生活的生动写照,它直接反映了美国的     

 

A. 联邦制

B. 总统制

C. 共和制

D. 两党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某次会议指出:“我们党正是由于军事指挥上……在保卫苏区与顺利的粉碎五次‘围剿’的意义上来说,……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会议决定:“必须彻底纠正过去军事领导上所犯的错误,并改善军委领导方式。”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三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美国史学家海斯·穆恩·韦兰在《世界史》中写道:“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他们不信任平民”的原因是

A. 民意与效率具有背离性

B. “他们”不是平民的代表

C. 贵族政治不需要平民

D. 反对主权在民思想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去天京,封他为外交大臣。然而罗孝全在宫廷被喝令下跪,无人邀他就坐,洪秀全邀他就餐,陪同的却是王爷而非天王本人。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 对天主教毫无敬意

B. 主张平等外交通商

C. 反对洋人传教游历

D. 封建等级思想严重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洪秀全等人信奉上帝会而到处焚毁孔庙及其他寺庙,并禁士人“读孔子之经”。陈独秀等人反对三纲五常,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两者都

A. 出于反对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B. 鼓吹平等民主思想

C. 利用西方观念攻击传统文化

D.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题文)“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此诗反映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虎门销烟

D. 太平天国运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中国明朝设置内阁,近代英国实行内阁制度。有关两者比较结论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是制度化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B. 两者都造成了国家元首行政权力的消长变化

C. 两者体现的政治形态在本质上存在根本区别

D. 明朝内阁反映专制统治的加强,英国内阁反映民主政治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 法律至上

B. 分权制衡

C. 责任内阁

D. 虚位君主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 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 英国国王的态度

C. 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 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御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下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    )

A. 官吏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B. 分封制在局部仍然存在

C. 与地方行政制度相适应的官僚机构形成

D. 考查和选拔官吏十分严格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曰:“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庶民承担诸种负担,亦应共享凯旋之欢乐,此神之天条也。朕之制也,欲显罗马人民之伟大。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该敕令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授予全体罗马人公民权

B. 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C. 增强罗马人国家认同感

D. 提高罗马帝国的声誉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以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演说中说:“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

材料三  美国中国两部宪法内容摘要: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为四年……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1)根据材料一回答,“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历史原因,评价孙中山“平均地权”主张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异同之处。

(4)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指出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认识。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2011年5月4日,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是指何种制度?其中“授权”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教训是什么?

(2)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的?

(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