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普遍具有“清官明君”意识,他们会把官吏称为“父母官”,把明君看作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家国一体观念 C. 君权至上意识 D. 封建伦理道德
|
|
| 2. 难度:简单 | |
|
我国古代丝织业发展至汉代,纺织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下列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A.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 C. 定州富人何明远私营纺织作坊的记载 D. 汉代画像砖上的“采桑图”
|
|
| 3. 难度:简单 | |
|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构建平等社会 B. 强化中央集权 C. 规范社会秩序 D. 缓和诸侯纷争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A. 小农经济主导 B. 重农抑商特征 C. 犁耕技术成熟 D. 精耕细作特点
|
|
| 5. 难度:中等 | |
|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A. 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C. 冲破门第,品德惟上 D. 自由报名,唯德是举
|
|
| 6. 难度:简单 | |
|
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 A. 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 B. 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 C. 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 D. 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
|
|
| 7. 难度:中等 | |
|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
| 8. 难度:简单 | ||||||||||||||
|
《文献通考》记载了宋代全国岁入情况如下表,材料反映了
A. 南宋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 宋朝财政开支巨大 C. 南宋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北宋 D. 宋朝人民负担沉重
|
||||||||||||||
| 9. 难度:中等 | |
|
《元史·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据此可知宣慰司 A. 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 B. 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 C. 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 D. 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
|
|
| 10. 难度:中等 | |
|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
|
| 11. 难度:简单 | |
|
清代学者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中提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思想的改变 B. 市民缺乏人文精神 C. 工商业者的价值取向 D. 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
|
| 12. 难度:中等 | |||
|
辨析史料接近历史真相。研读以下资料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 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 纸是两汉时期唯一的书写用品 C.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yi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淚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来自《汉书·董仲舒传》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我,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故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 ——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二人加强和制约君权主张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
|
| 14.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提取材料中关于钱币的任意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
| 15. 难度:中等 | |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1)指出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
|
| 16. 难度:困难 | |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谈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 维 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
|
|
| 17. 难度:中等 | |
|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
|
